新词汇研究及其在高职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04-29 11:17靳江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词汇应用研究高职

[摘 要] 新词汇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然而更多的是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情感。本文探究了近年来我国社会中许多新词汇的产生本源,及其所代表的情感与青少年心理,并重点围绕新词汇在高职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从社会的角度加强高职中文教学的实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文教学;高职;新词汇;应用研究

随着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在新形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由单纯的一支笔、一言堂转化为多层次、多内涵,多种方法综合并用,而教师的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转变。高职中文教学不再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是转向了服务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社会的角度开展中文教学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结合高职中文教学的实践,论述了新词汇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与广大教育同行探讨交流,并共同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

一、对新汉语词汇的研究论述

语言的变化是时代的反映,是社会文化的写照,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心理情感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反映在语言中即是大量新词汇的出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社会经历了数次变革,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笔者认为,中国的词汇文化变革可分为两个阶段。

1、改革开放后的汉语词汇变革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文化大多还停留在封闭的建国初期阶段,如“大跃进”、“现代化”、“保家卫国”、“建设家园”等词汇依然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所涌现的新词汇最具代表意义。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以粤语方言为主,然而随着深圳、珠海以及汕头特区的建立,大批内地人员涌入广东,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对当地传统的文化造成了冲击,并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汇。其中,以传统粤语方言与内地文化相结合的新词汇有:下海、靓丽、搞定、廉政、写字楼、大排档、的士、拍拖、买单、炒鱿鱼,等等。此外,改革开放还带动了内地文化的发展,众多的新兴词汇如:层面、斥资、构想、按揭、整合、互动、瓶颈、峰会等,都是改革开放后内地文化变革的重要依据。

改革开放是中国建国以来最为睿智的政治决策,从改革开放之前与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面貌对照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所影响的不仅仅我国的经济,还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变革,以及社会文化的变革。因此,改革开放可视为是汉语词汇变革的重要转折点。

2、进入新世纪后的汉语词汇变革

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开始,乃至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绵延发展了近四千年。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汉语言文化截至二十一世纪是新文化的开始,到2013年,十几年的汉语词汇演变将汉语言文化又推向了另一个高峰。诚然是历史使然,然而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新世纪伊始,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已基本覆盖了全国的所有区域。网络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拉近,同时自由的网络世界也为汉语新词汇的萌发提供了重要的媒介。十几年来,新的汉语词汇层出不穷,这一阶段的新词汇代表如:闪婚、给力、小资、秒杀、空巢家庭、海龟、因特网、伊妹儿、新干线、打酱油、软着陆,等等,是新世纪我国青少年心理情感最真实的反映。

诚然新词汇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然而新词汇也使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了经济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研究新汉语词汇源出与变革,从高职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可通过研究有效的探析学生的心理,并通过应用,可进一步纠正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彰显教育的功效。

二、新词汇在高职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教学即高校语文教学,结合上述新汉语词汇研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新词汇,将新词汇转化为知识,并进行有效渗透,以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1、新词汇与高职中文教育的关联分析

词汇教学历来是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更多的词汇可有效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视界,帮助学生以更好的面貌来应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归根结底,新词汇也是语言文化创新下的产物,这与教育的创新性内涵不谋而合;进而,新词汇是语言文字的重组,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加形象的创造词汇,因此,从高职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来看,新词汇是中文教育有效性的体现。

然而,新词汇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其阴暗消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新词汇作为一种可靠的教学资源,前提是需对众多的新词汇进行研究。要择取新词汇中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一面,是新词汇成为连通学生与教师以及教材之间的桥梁,只有这样新词汇才能成为辅助中文教育的利器,而学生也才能从新词汇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2、在高职中文教学中应用新词汇的意义

高职教育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直接输送技术型人才,而高职学生的主要特點即是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基于此,笔者认为在高职中文教学中应用新词汇具有多重意义。

其一,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新词汇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在教学中应用新词汇不仅可丰富学生的视界,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综合来说,新词汇是社会发展下的产物,是时代进步的主要特征,因此,强化新词汇应用不仅是社会的需求,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必然因素。

其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在教学中应用新词汇可帮助教师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班级更具凝聚力,有利于构建有效的教学氛围。

其三,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新词汇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这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奠定了基础。此外,新词汇应用还能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更好的认识汉语言重组与意义表达,进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新词汇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代表,更是高职中文教学的可利用资源。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或许开展新词汇研究不是他们的工作范畴,然而这是教师思想的误区。高职教育的核心即是面向社会,因此,在高职中文教育中应用新词汇对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新词汇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高职中文教学中,新词汇的应用具有多种方式,笔者现就这些应用方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1)联系法。所谓联系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某一词汇从释义的角度引申,从而联系到新的汉语词汇的一种应用方法。联系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策略,在不改变文本原意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词汇的替换,可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新词汇的认识。

如《怀念萧珊》一课,其中的一段文本: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

在这一段话中,假如暂且抛开本文的立意以及写作背景,仅从文本的角度来分析,则可将“坚持就是胜利”一句改为新词汇:“要给力!”“坚持就是胜利”所反映的是萧珊的勇气,然而我们也能够从中读出萧珊聊以自慰的心态,因此,新词汇“给力”在文本中是能够替换的,虽与原文背景不符,却同样能表达出这段文字的含义。

(2)渗透法。渗透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新词汇在师生互动中表达出来,并逐渐对学生形成影响,从而完成新词汇在学生中间的渗透。渗透法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或交流探讨中都能够有效应用,前提是教师需具备广博的知识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渗透法是中文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渗透社会文化的重要举措,如教师的课堂演讲:小资情结是许多女生的共通情结,然而当代社会的内涵是素质的竞争,因此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规划,要重理性,对于盲目的情感追求,要软着陆。

渗透法是社会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直观反映,而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将教材知识充分的开发并渗透到学生身上,同时还包括对社会文化的开发与应用。因此,渗透法在新词汇应用中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也符合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需求。

(3)创造法。美国学者詹姆斯·博特金曾说过:“传统的学习是为维持性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只是固定不变的见解、观点、方法以及规则,而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已知的、重复发生的情况,教学工作是为增长学生解决既定问题的能力。”这段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弊端,而新时期的教育还应当包含了一项重要内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职中文教学的新词汇应用中,创造法是对上述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教师要通过教育加强学生对新词汇的创造能力,所创造的新词汇在文本应用中既要贴切,又要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因此,严格来说创造法是新词汇应用的另一种形态。

(4)解析法。解析是对新词汇的解释与分析,是在新词汇应用基础上进一步对新词汇的释义解析。解析法的主要教育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新词匯的应用,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如“瓶颈”的解析:大学学习阶段是每个学生的人生“瓶颈”(难点),要冲出“瓶颈”(束缚),就需我们努力进取,打破“瓶颈”(物质化),冲向蓝天,为自己构建一片广阔的天空。

解析法是新词汇应用中的重要辅助,教师要让新词汇成为教学的可利用资源,在应用中势必就要配合相应的解析法,使学生认识,进而理解新词汇的含义,从而提升新词汇的应用价值,使新词汇成为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媒介。

【结 语】新汉语词汇是国人对传统汉语言文化传承与创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新词汇丰富了我国的语言文化,提升了人们的思想境界,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然而从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当了屏障的角色,将我国近年来的新汉语词汇当做社会文化而拒之门外。然而学生终究会走向社会,笔者认为,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新词汇是全体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因此,在高职中文教学中强化新词汇的应用,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是加强教育功效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陆如琴.流行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29):43.

[2]朱诚.谈谈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与巩固[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5):29.

[3]邢秋玲.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之英汉语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J].神州,2011,(12S):79.

作者简介:靳江红(1966—),女,讲师,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词汇应用研究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词汇研究及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新词语应用法则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The Features of the Composition of New English Vocabularies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