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君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就数学课“农村学生数学发展能力”的培养,应着重注意一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学在阅读中感悟数学培养能力;引导课堂争论,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创造一切机会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加强操作,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交流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培养;数学能力
作为一名农村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农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根据农村学生不同于城市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注重对农村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农村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提高,才能让农村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才能减小和城市学生的差别。农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然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成为了农村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就农村教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自己学生的数学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学在阅读中感悟数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数学学习中,最难的是有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完成这一转化。
1.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的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在第三册中开始出现几何证明的教学,学生开始接触很多定理,公理,推论,这些定理,公理,推论是几何证明的依据。因此阅读,理解,辩清这些定理,公理,推论成了学生首要做的事。在讲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每种方法后,教师都应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公理。如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读边理解某些关键词,“夹角”,“对应”同时几何问题转换成几何图形用几何语言更直观的来理解表达公理。
2.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
例如: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阅读前给学生提供以下阅读提纲:1、有理数加法的法则理解中,和的符号和绝对值是如何变化的?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3、0和任何数相加和是什么?而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理解困难较大,出得问题也较多,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再加工、再认识来达到理解的深化,才能为灵活运用该知识解决计算和应用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尝试列出阅读任务,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组成小组集体讨论完成,围绕问题积极思维,抓住知识的实质,达到理解的深化。而教师可以通过检测来评价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二、引导课堂争论,培养农村学生推理能力
农村学生推理能力不同于城市学生的推理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例如: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方法(1)让学生先观察猜测、后用刻度尺测量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验证后得出结论。
方法(2)用木条做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拆开进行比较、得出结論。
方法(3)把任意两边平移到一条直线上,然后与第三边比较长短。
方法(4)做三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后面要学的全等三角形)进行拼接验证。只要学生做的合理教师就应提出表扬。注意分组交流时让学生验证全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如可分别让小组验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第二步:让学生进行演绎推理,教师提出常见麦田“走叉路”的现象,让学生思考是人们故意破坏麦苗,还是有其他想法?(目的是走近路)用数学如何解释呢?学生提出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这时引导学生说出“把三角形的一边看成两顶点之间的线段,另两边看成这俩顶点之间的折线”,问题的正确性就迎刃而解。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农村学生创新能力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1)2011是多少?同学们开始时都表示不知道。这样,使他们带着问题,带着渴望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再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寻找“数的乘方”的运算规律,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紧张有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直观演示,激发兴趣,培养探索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是一座桥梁,它能沟通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联系。直观演示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亲身体验,从想象到发现、猜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给出验证,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在农村初中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身为教师的我们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建立在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促使广大学生乐于提问、敢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探索、主动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王磊主编1999.7教育研究.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200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