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才观念与培养模式的转变

2013-04-29 00:44朱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摘 要] 這个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更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改变原有的陈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以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高等教育学校中,课程的设置应该遵循基础教育的原则,对学生加强基础教育,使他们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沉淀,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才观念;培养模式

由于近几年我国大学的扩招,高等教育从以前的精英化向现在的大众化转变。这在历史上算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但是转折就意味着新的问题出现。根据最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适应社会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的社会基本情况还没有达到接纳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水平。所以,针对大学扩招,不应当仅仅只是在人数上的膨胀,而更应该是人才观念和培养模式上的改变,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仅靠现有书本理论知识来培养人才,这样的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社会需求的人才应该是不仅仅具有理论基础知识,而更需要的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优秀的道德素养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进行新的改革,全面重新定位,改变以往的人才观念和培养模式。具体的解决对策及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改变旧观念,以培养全新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以及综合情况,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树立以复合型以及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这样新的目标下,学校应当着重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人格、道德、思想。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中,我国主要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侧重点,学生同样以找工作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这样的观念是不够全面的,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使得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时候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从而不能达到对学生的全面塑造。在西方的许多发达国家中,他们的高等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所以他们的课程体系以及教育方式也紧随这个目标。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却还没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我们更应当呼吁且推行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以基础知识教育为原则的课程体系设置

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一种特别的现状,就是“专业面”过窄,即在专业的分类上过于详细,比如说文、理、工科分类非常明细,在这样的大类下还有更详细的划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专业越分越细,知识面也越来越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针对这样的情况,高等教育学府应该以终生教育为态度和责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完善,使他们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强调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掌握工具性的知识,比如英语和计算机,择优为他们提供可选择的课程。

我国的学习型社会即将到来,这样就避免了高等教育成为人生最后教育机会的情况,终生学习是使得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在高等教育阶段应该侧重于基础性额教育。为以后进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不仅仅是知识性的,它还包括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三、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素养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过程,它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高等学府的深化改革中,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如上述几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在现代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中,这是他们身上随必须具备的素质更可以说是一种能力。这也正是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所或缺的一方面。具有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学生个性能够得到发展,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样的话就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有更多的选择提供给他们,这样的模式过于强调全局统筹、整体划一。在教学方式上,反映的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完全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应当作为学习过程的主题。这样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开展富有创新性的新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有益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习惯,是他们积极创造,学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品质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思维。并且应当鼓励和支持有异于一般教学的个性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确保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同样的,我们应给予实践教学同等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知识得到更好的实践。

结语

总之,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而现在社会需求的是具有创造性、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所以我们的人才观念及培养模式应该随之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观念与培养模式的转变

[2]张继平.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培养模式,造就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朱丹(1983—),女,汉族,河南省焦作市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德育工作和诉讼法学专业。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