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悦
张道真
大师简介:张道真(1926-2009.10.27),出生于湖北沙市,英语教学界的泰斗、著名的英语语法学家。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大学)外语系。1948年春赴美留学,先就读于华盛顿大学英国文学系,1949年转往哈佛大学读比较文学。1950年响应周总理号召回国参加建设,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1996年退休。后应邀赴深圳大学任校长顾问。
张道真教授认为:
1. “哑巴英语”是目前中国人学英语面临的最大问题。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学口语是学任何语言一个开门的钥匙。听说能力强,读写就不难。”
2. 学英语就应该先突破“听说”这一关。“你学一个语言,不会听,不会说,语言记不住,很快就忘了。”
3. 通过模仿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张教授提倡“跟着磁带学,跟着录音学,跟着录像学”,这样才能学到地道的英语。
4. 学习英语要多背诵,不然脑中没有材料。“认真刻苦的背诵可以让大量的东西留在大脑里,时间长了就变成自己的了。”
语录:
大胆地说再加上持之以恒地学。
当你具备了一定的语法、词汇基础后,就该利用各种场合特别是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大胆地说,平时更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在人成长过程中的5~20岁之间是学语言的最好时段。
你如果听说不抓,读写也抓不上去。现在考试前临时抱抱佛脚是靠不住的,很快就忘掉了,你要在用中烂熟于心,变成自己掌握的东西,就像汉语一样,它才起作用。
黄源深
大师简介:黄源深,1940生于浙江新昌,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任三届教育部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社会兼职有: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译协理事、上海市文联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
黄源深教授认为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阅读,但绝不是“苦读”,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要选择可读性强、容易读、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阅读材料。而且阅读时不要停下来查字典,要一口气读下来,因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语感。阅读需要“量”,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是难以学好英语的。
语录:
归根结底,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读”出来的英语是地道的、自然的,因为使用者依持的是“语感”;“做”出来的英语往往流于生硬,因为使用者是依赖“语法规则”硬“做”的。
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最能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多写才能出文章。
秦秀白
大师简介:秦秀白,1941年11月生于天津。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广东省外国语学会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先后担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1984-1996年)、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86-1992年)、教育部第一、第二和第三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2年至今)。
就学习英语而言,不要把“宝”都押在课堂学习上,而要靠自学。“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要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诚然,你周围的语言环境是汉语,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创造虚拟的“英语世界”。常问问自己:这层意思或这个事物用英语该怎么表达?在这种场合或情景下,以英语为母语的“老外”会说些什么话?带着这类问题去读书,去请教他人,就能“立竿见影”。有了这种意识,你就会发现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学英语,一辈子都在学英语。
要读大量的英文小说。就英语学习而言,一部英文小说其实就是英语建构的一个“虚拟世界”。那里有人,有人的心灵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揭示,有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冲突和调和。走进一部英文小说,你实际上就已经“生活”在一个“英语世界”里了,还愁没有东西可学?经典作品要读,写得好的当代通俗小说也要读,因为后者的语言更新鲜,更有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