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3-04-29 20:02:49许静文
新课程·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普通高中信息技术

许静文

摘 要: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分析,归纳了改革的优点和不足,对实践研究及课堂教学做出探讨。

关键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设置了八个科目:人文与社会、语言与文学、艺术、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技术和综合与实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了解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表达和交流,以此来了解社会的发展,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步伐。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学习关于信息技术的问题,结合课上所学知识,然后利用Word文档把所学习的知识作一个总结,或写成日志、论文、随笔等,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在您去应聘时的简历,这就要通过Word来制作,有些公司的公司手册、产品手册、宣传手册、信封排版等;各类文字介绍为主的东西都可以使用Word制作。所以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技术需求,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技术加工来进一步完成合作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开展工作、解决问题,还可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

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人们交流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以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结构,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综合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作为设计思路,从而培养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三、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践研究

为教学和交流的需求,广大学校都能100%在一年内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完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教学,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选修模块的顺序是“多媒体技术运用”“网络技术运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学校进行了集体备课。上课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演示一遍,使学生有大致的印象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操作,有问题及时提出,教师在一旁悉心教导,不放过任何一个盲点,使每一个学生会学、喜欢学。这样学生不但对简单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础软件操作熟练,对一些网络技术、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应用得得心应手。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并且积极创作多媒体作品,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科目之一。

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不同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学生的技术水平不同。一些贫困山区的学生没有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而发达城市的学生又会觉得必修模块内容过于简单;师资力量不足,设备不齐全等一系列问题,还广泛存在于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中。

通过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讨论与研究,将改革中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发展,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徐福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1.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里罕中学)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普通高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16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面向区域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48:41
以就业为导向谈高校琵琶演奏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13:15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9: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