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红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教育设备的配备越来越现代化,将课堂教学带入一个现代化的领域。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是现代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场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结合教学实践,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如何采取恰当的运用方式两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了,一些原本由于时间、空间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呈现的事物,可以通过多媒体得到展示,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图像等组合在一起,能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我们在讲到《逍遥游》时,通过放映《逍遥游》图片以及视频,大鹏鸟一跃而起等场面就形象地展现在银幕上,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使学生身在教室就能看到传说中身长几千米的大鹏鸟,由鲲变成鸟的过程,这能使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2.直观形象,利于突破时空限制
多媒体教学不仅直观,而且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减慢或加快各种自然变化,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到平时不可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例如,我在上苏教版必修五第一专题《物种起源》知道人类的演变过程时,学生不可能看着人一步一步进化,这是非常不现实的,怎么办呢?我通过放映多媒体课件《物种起源》,几分钟就将这一动态过程呈现出来,学生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这样就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多媒体直观、生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3.动态演示,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能反映动态演示变化过程,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在上《渔父》这节课时,虽然可以用逐个字讲解,但是文言文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大。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于动画镜头加以解释,这样,学生就把这部分知识学活了,对屈原的思想也就理解了。
二、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课堂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它,而且使用不当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使课堂教学陷入形式化、呆板化,学生也忙于应付教师的教而忽视自身创造性的发挥,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1.要有明确目的
多媒体教学课,首先要明确运用多媒体是用来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的,不是为了搞形式主义。盲目使用或耍“花架子”,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可能造成不良结果。
2.要选择适当的放映方式
在一节课中,多媒体课件(影片)安排在什么时间放最好,是先讲后放,还是先放后讲,还是边讲边放,是值得思考的。对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影片,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我采用的放映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先放后讲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内容上来,讲了课题之后,教师结合多媒体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然后再放影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影片。如,我在上《渔父》这节课时,在放影片之前提出了下列问题:①文中的渔父真的存在吗?②屈原被流放到哪里?③两者的思想有什么矛盾冲突?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既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又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2)先讲后放
教师在讲完新课后,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材的重点或难点而有重点地放映影片的片段。
(3)边讲边映
这种方式就是教师将多媒体的放映穿插于教学之中,当需要用影片说明问题时就放,如果遇到有些情况比较复杂时,放映可以在必要时中断,以便加以理解和讨论。对于看一遍不能解决问题的,也可将这些片段再倒过来重放,以便把难点问题真正搞清楚。
(4)复习、预习时放映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或在复习课时,适当放映一些新知识或已学习过但还未掌握的知识,但放映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教师在放映前要熟悉内容,以便做到映前指导、映中提示、映后小结。
三、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相互配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将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互相配合使用,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讲课时哪些内容要多讲、哪些内容要少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也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庆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