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让主体“动”起来

2013-04-29 18:53:44郭齐微
新课程·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五学行动心动

郭齐微

摘 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的共同愿望。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纵观国内的高效课堂教学名校、教育名家,不难得出一个共同点: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一条法则。响应“五学”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五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即人人学生心动、行动、互动、口动、笔动等各方面展开,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心动;行动;互动;口动;笔动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不能如愿。正如,“上海某民营学校因为当年招不到语文教师,因此,那年有一个班的语文课没有语文教师,学生只能靠自学。可是期末的语文考试,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却是全年段最高的。”这虽仅仅是个案,没有普遍性可言。但又不能不引发人们思考:我们诸多课堂时间为教师所占。学生只是一味被动地接收、巩固,成了名符其实的知识容器。让我们看看当前高效课堂教学典例:(1)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或“10+35”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时间上“10+35”是指教师讲课时间少于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超过35分钟。(2)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提倡自主学习,一堂课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不少于70%,剩余10%用于每堂课的效果测评。(3)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倡: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还有如:凤城六中的“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西峡的“三疑三探”、安阳市殷都区的“双向五环”及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邱学华的“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等。无一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开展“五学”以来,同样地也从多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配合教师的表演,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不过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不能用自己的讲授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有效。正如蔡林森校长所说:“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不是看教师教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有多精彩。基于这点,“五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学精彩起来。

一、目标导学,让学生“心”动

目标导学是五学的第一个环节,课堂教学伊始,先展示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学生有目标,课堂学习有的放矢,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我这节课可学到什么,我这节课能学到什么,从而让学生产生“心动”,通过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如,教学《岳阳楼记》第一课时,设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精神,处世、处事的开阔胸襟。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古代仁人志士是如何忧国忧民的,他们是怎样处世、处事的,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胸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胸襟等。一个好目标的展示,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激趣。知识、技能目标也一样。如,学习《俗世奇人》,体会文中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语言。当学生看到这一目标时,可能就会对地方色彩与生动活泼所吸引,从而产生参与学习课文的主动性。

二、自主探学,让学生“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在目标确立、学生参与欲望产生之时,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行动起来,自主探究,一方面让学生朝自己想知道的地方前进探究,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通过自主探究的成功,再次激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自主学习,克服班级授课“一刀切”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学了,才能“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语)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 “支点”转移。如前面所说的:体会《俗世奇人》文中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果教师代为寻找、指导体会赏析某一语言:“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等,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是方言中的精华,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就到此为止,还须那些较为乖巧的学生才会听、记,且仅就这一两句,其余老师没讲,我也不知了。每个学生的思想不一,所读重点各异,自主学习后自然答案异彩纷呈,学生的整体思维拓展了。

三、合作研学,让学生“互”动

陶行知“六大解放”中的:“要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说得一点没错。学生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集多人的智慧于一起,很多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转一个弯便能海阔天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单元之后的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不少学生都提及刘备的“三顾茅庐”。但理解却大相径挺:有的说:刘备三顾茅庐,思贤若渴,诸葛亮才同意出山,则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刘备的精诚、诸葛的智慧,蜀汉兴隆自是指日可待。也有学生认为:诸葛亮出山只因“三顾”,“由是感激”实为情感所为。情感战胜理智,蜀汉的最终失败并非偶然,而实为必然。让学生互动不仅让学生拓宽思路,还可让优秀生担当优秀生的责任,充当小先生,负起帮助学困生的责任。合作互动,共同进步。

四、展示赏学,让学生“口”动

展示赏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展示主要以口头表达为主(当然还可以用演等方式来展示)。就是让学生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所得加以展示。保证让学生有说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动口,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在自主探学、合作研学过程中将要说的内容进行记录,形成书面的材料,有了说的内容,学生才敢说,这是学生动口的前提。其次,让学生对说的内容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分明,待展示之时言之有序,在学生动口时才会说,这是让学生动口的保证。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赏学,给予展示的适当评价,在外部因素上促进学生乐于展示,乐于动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动“口”中修正巩固,在“口”中提升。

五、检测评学,让学生“笔”动

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要靠检测来评定。学生课堂学习之后,马上进行检测,教师设置低起点、多层次的问题,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既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当堂独立快速地完成,完成任务后立即评价,有错必纠。让学生在动笔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反馈,通过学习,掌握多少,又有多少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的时间、方法与策略。

“有自主才有自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学生才有充分的自主性,也才会由心底培养出对自己负责、由自己完成功课的积极态度。”(黄武雄语)“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知识是没有谁能教会你的,要真正掌握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只能靠自己。课堂教学的学是目的,教必须为学服务。因此,教师的作用,书的作用只是外因,要改变总要靠自己的,即内因。”(罗杰斯语)是的,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其中,我们的学生才能乐学。也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开心,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有效。

参考文献:

和易以.“学”:走进“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福建省尤溪县清溪初中)

猜你喜欢
五学行动心动
您了解心动过缓吗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30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求知导刊(2022年5期)2022-05-23 22:29:24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五学+四位”混合式教学创新路径
新西部(2022年4期)2022-05-07 03:01:01
山西夏县瑶峰镇:“五学”全会精神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 20:31:56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31:29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9:03:39
上一次令编辑们心动的事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