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运用比赛性游戏的课堂效果初探

2013-04-29 17:49:53朱义文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体育

朱义文

[摘 要]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单调,学生也学得枯燥,极容易产生厌恶情绪,这就迫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素质训练;课堂效率;体育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体育概念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给体育教师对上课的组织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基层中学,还受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

一、在新课标素质训练中为何要运用比赛性的游戏

中学体育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施加的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是外因,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实现。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因此,体育教学的关键是熟悉学生,研究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其最大的潜能。了解、研究学生的最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它涉及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安排、方法手段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场地、器材的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的放矢,使体育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进入中学的学生,大多数进入了青春期,而这一时期是童年与成年的过渡期,也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关键时期,与成年人相比表现出独特的心理特征。

1.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体育已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青春期的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更为清晰,更喜爱激烈、对抗性强、竞技性强的项目,自我意识明显发展,出现了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从而引发了对体育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自尊心强,自信心足

青年学生生性好动,奋力进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想方设法表现自己的才能,情感表现鲜明,更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异性的赞赏、鼓励、青睐。因此他们会不断进取,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3.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当他们在体育课教学中参加比赛或参加各种运动会时,场上队员奋力拼搏,场下队员兴高彩烈,热烈地为本队的队员加油、鼓掌,充分体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游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因此,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普遍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比赛性游戏。要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比赛性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在新课标素质训练教学中如何组织和运用比赛性游戏

比赛性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动作、比赛规则和结果等几部分组成的综合性的体育活动。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了游戏的顺利完成,游戏前,先说明游戏的目的、要求和方法,特别是技术上的要求应讲清楚且要做好示范,使学生对游戏有正确的概念,如在跑、跳素质训练中,选择一块长30米左右的场地(蓝球场也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男女混合,效果更佳),站在规定的场地一端,另一端放两根跳绳,分别正对本队队员,如下图所示:

然后,两队各出第一位队员,先采用蛙跳(或单足跳)的形式,跳到放绳的一端,拿起绳,跳绳3~5次(也可做3~5个俯卧撑),然后跑回本队,同本队的第二位队员击掌,第二位队员重复第一位队员的动作,余下的依次类推。要求:

1.本队队员必须击掌后才能开始。

2.蛙跳过程中不得单足起跳。

3.当比赛悬殊时,最后一人也必须做完(尽量使两队实力平均)。

4.比赛输的一方集体唱歌一首,对于比赛中违犯了规则者也罚唱歌一首。

实践证明,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比赛性的游戏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加以实现,并且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当然,在体育教学中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育人,我们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的同时,还应兼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技能的提高,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个体成熟与发展,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全面育人工作。

责任编辑 王凌燕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浅析如何进行高效率的初中英语教学
如何利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4:52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