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丹
【摘 要】预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行为,课前教师对化学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而又有弹性的思考与预设。但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价值,教师通过实践,不断反思,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善于挖掘生成性的化学教学资源,适时调节课堂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由“依赖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天地。
【关键词】预设;生成;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平等、宽容;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成功的预设与生成,教师是策划者,学生是实践者,课堂上充满激情与挑战,是动态生成的,一切皆有可能发生。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本文试结合化学课堂教学从预设和生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关于预设与生成
这里所说的预设是指教师实施教学前的教学设计,而生成则是指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全面而有弹性的预设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使我们从系统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的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效率;互动生成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教师教学技能、学生学力。但是,课堂是师生用武之地,生成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
教学生成和教学预设有时是一致的,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把握,以及对学生认知状况与心理状况的深入了解,但更多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因为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可变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当教学过程不符合预设时,将面临严峻考验和艰难抉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处理课堂新信息,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轨”时,教师不能漠视,也不能强行纳入预设的轨道,要合理引导,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护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精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
二、精心预设,强化生成
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的生成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人的差异”。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预设,我们的教学变成失控的飞机。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体现教学价值;也有人说,预设也是一种生成,一种“意料生成”。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做出重点预设,促进生成教学。
1.预设简明目标,指引生成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我们要认真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成的方向。
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每一个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不能照搬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只是制定了学段的教学目标,它是笼统的、模糊的,是难以把握的。因此,还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师本人教学特点,分解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2.预设灵动的教学板块,让化学在动态中生成
所谓“教学板块”,即在一节课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各个“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统一体,即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的有机整合。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繁杂无序的问题,可操作性强,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
3.预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营造生成氛围
教师在预设时,以设计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连的教学情境作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对化学内容的亲切感,引发化学学习的内驱力,使枯燥的化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化学现实。
同时,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生成新的观点(可能与预设有出入),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谈。
4.预设精要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生成
通过课堂提问,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经常保持有意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并做出回答,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提问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为回答问题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称赞和自尊心的满足。这种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课前做充分的准备,诱发学生学习欲望。
提问要促使学生了解本课的重点,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哪些方面需要仔细讲解,哪些方面学生已经理解,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该补充则补充。
三、不拘泥于预设,让生成充满智慧
教学预设,是为了很好的生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所打断。预案毕竟是一个大致的教学流程,由于学生主体性得到体现,学生质疑、争论会增多,这需要我们学会倾听,寻找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但学生总是在不断的碰撞中得以发展。
1.留足学生的自主空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较强的资源性。这就要求教学活动不局限于预期目标和既定教案的限制,而应该灵活地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所以当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留给他们一个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预设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防止流于形式,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削弱而应加强。我们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走”,又反对“老师跟着学生走”,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的生命力在预设中生成,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关注生成,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引导动态生成,因势利导改变教学预设。预设与生成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应力行简约而有弹性,做到预设而不死板,生成应机智把握,即兴创造,让学生的感悟、体验与创造在课堂上绽放,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01~208页
[2]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3]周军.《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