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

2013-04-29 12:49王荣
艺术评鉴 2013年7期
关键词:演唱教学

王荣

摘要:民族声乐演唱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演唱方式植根于神州大地,在我国璀璨的艺术文化长河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演唱方法、表演技巧一直是高校民族声乐工作者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内涵、发声技巧以及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的创新点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高校民族声乐 演唱 教学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内涵

民族声乐演唱传承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在民歌唱法中沿用传统的演唱方式,而且将西方美声唱法根据本民族特色去粗取精,由此产生了现代风格多样的民族唱法。其中最传统的当属民间歌唱、民间歌舞和传统戏曲,这三种民族声乐唱法在广泛意义上为大众所知。现代民族唱法中的民歌形式丰富,颇具代表性,如新民歌、新歌剧演唱和西方歌剧演唱等。

二、高校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

1.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诞生了与之俱来的民族声乐歌曲,同一民族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演唱形式。虽然民族声乐演唱形式众多,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音乐艺术与语言的完美结合,通俗来讲要做到发音正确和吐字清晰。

我国民歌在章段结构方面包括形式最多的四句头和陕南、湖南、四川等地区的赶五句等,不同的章段结构有不同的韵脚,需要我们采用不同的演唱方法进行处理。如咬字力度舒缓的情歌、语音语调奔放的欢歌、咬字力度铿锵激昂的颂歌等都具有基本的演唱处理方法。其次在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不同民族歌曲演唱速度的处理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常思思的演唱节奏处理方式,根据歌曲的情感特色变换演唱速度使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情感更加鲜明。

2.西洋美声演唱技巧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影响

西洋美声唱法具有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声的特点,在东西方音乐史中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作为高校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传统的民族声乐发声技巧的同时,应站在时代的最前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西方科学的发声技巧和唱腔体系引入我国,根据我国民歌的特色,广泛吸收西洋各种唱法和流派,将民族传统演唱技巧的精髓和民间艺术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科学的唱法中,最终产生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演唱理念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多元化舞台。

三、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在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之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艺术修养的高校民族声乐演唱的优秀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训练学生的音准、音色、音质和音乐思维,启发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产生对艺术审美的感知。

2.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情境导入对于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至关重要,如何创造出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演唱氛围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民族乐曲的表意通俗性和感情丰富性由来已久,在山水环绕、男女对唱以及众人劳作中所创造的演唱氛围构成了一幅幅瑰丽的画卷,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应对歌曲背景进行翔实的语言描述,还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场景,开启教学中的感官、视觉之旅。

3.构建良好的师生配合学习模式

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多采用一对一的师生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学生与教师在教学结构中占据同样的位置,因此师生间的配合模式是否友好、教学过程中是否教学相长成为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应鄙弃灌输式教学,主动带动学生积演唱,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学时,使每一个民族声乐演唱知识点都梳理透彻,并且在课后得到拓展。

4.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创造性思维

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作品具有淳朴的原始生态美,它在劳动中被创造,在传唱中被加工,而现代民族声乐的新唱法逐步构建出科学的理论体系,在祖国昌盛、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具有新的时代理念和全新的思想。无论是传统的民歌还是现代的民歌新唱法,都是源于生活的真善美和广大劳动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创造性思维既是对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又肩负着歌唱当今美好时代的使命。只有使学生对民歌作品产生艺术共鸣才能使其融入自己的演唱情感,也只有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才能使其超越旧有的理论知识并做到推陈出新。

四、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的创新点

1.培养学生形象的吐字能力

民族声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形式,其中不同的民族方言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吐字方式,只有把握住具有独特地域性的语言才能演唱出具有灵魂的民族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对语气、语调、声响与旋律的结合,如歌曲《万里春色满家园》中的“我走,我走,不犹豫,不悲叹”,动词“去”的加工方法使用硬咬,“走”字得到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歌曲的思想和感情,以及高度的艺术形象。

2.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基调

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歌手,使他们在把握作品主题和风格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高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作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科学的教学理论,使学生对作品产生综合的艺术情感,最终在演唱时做到与作品感情基调的契合。

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高校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实践性强于理论性的现象,在民族声乐演唱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往往被学生所忽略,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很难与学生进行作品创作背景文化的沟通。声乐艺术已然成为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历久弥新的民族文化被谱写成现如今众多的民族声乐演唱作品,因此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感。

五、结语

在实施民族声乐的教育过程中,就势必要解决好科学发声的技术训练、传统民族声乐演唱训练和民族艺术文化的学习等专业上的首要问题。高校声乐演唱教学应将民族通俗艺术传扬海外,不断在尝试中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音乐理论体系,在传承中记载历史,在发扬中书写未来。

参考文献:

[1]杨立军.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创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05).

[2]龙翔.高校民族声乐的表演教学探究[J].高等教育,2011,(12).

猜你喜欢
演唱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