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分析

2013-04-29 11:08王珏王宇
中国经贸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变化

王珏 王宇

摘要:财政部要求各级事业单位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既保留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又进行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在分析新制度的重大变化,总结其变化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后,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变化;影响

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于2012年12月9日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要求各级事业单位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新制度的修订是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是配合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实施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变化较大,其主要变化为新增了与财政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明确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等。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必然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一、新制度的主要变化

1.增加了与财政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新制度增加了与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如: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科目,用以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的用款额度和应返还额度;新增了“应缴国库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两个科目,分别反映事业单位应上缴国库和应上缴财政专户的资金;新增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全面反映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情况;单独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用以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

2.强化了资产的计价与入账管理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出固定资产的“名义金额”计价。新制度规定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这项规定明确解决了事业单位实物中普遍存在的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

(2)创新引入“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方法。新制度按照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新设“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3)新设“待处置资产损益”。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资产的处置(包括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盘亏、报废等)均转入该科目,经批准予以核销时,再从该科目转入相对应的支出类科目。年度终了时本科目一般无余额。

3.明确规定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

新制度增设了“在建工程”科目,并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要求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会计“大账”中按新制度进行处理。

4.改进与优化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新制度用“财务报表”取代了原制度的“会计报表”,明确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取消了原制度的收支情况说明书;同时新制度全面改革了资产负债表,借鉴会计核算的国际通行做法,规定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分别列示。同时为满足预算管理要求,增设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较好实现预算管理信息与会计信息的对接。

二、执行新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

1.执行新制度对财政资金管理的影响

首先,新制度规定财政补助收入是“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强调“同级”的概念,因而新制度规定的财政补助收入口径较原制度大为缩小;其次,新制度严格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新设的科目全面反映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情况和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分配情况;新制度还要求准确地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新制度特别强调的是,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需按规定使用,不得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不得转入事业基金。

2.执行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影响

新制度对事业单位固资产的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固定资产名义金额计价使财务信息更加规范、完整。对于无法取得相关凭证、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固定资产入账计价应按照名义金额。这项规定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2)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使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同时对外报送的各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国有资产情况更加真实、有效。

3.基建数据纳入会计“大账”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根据《会计法》第一章第三条,“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而事实上,原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于会计“大账”,这种做法有悖于《会计法》对财务信息“完整性”的要求。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的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发展方向

执行新制度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但是随着当前会计准则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蔓延,这种国际化的步伐对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展提出了更广阔的要求。为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能够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满足各级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进一步协调预算、财务的双目标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拨款。作为财务报表使用者之一的社会公众和审计部门,更关注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与原预算是否一致,侧重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及结存的核算;而作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另一方的政府和其主管部门,更关注资金使用的潜在风险与收益,侧重资金的使用是否发挥了效益最大化。

因为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目的与侧重不同,所以事业单位按现行方法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无法满足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笔者建议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即以社会公众与审计部门为主要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预算报告、决算报告,采用收付实现制编制;而以政府与其主管部门为主要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综合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等,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编制。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公众和审计机关对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也可以使政府部门更好的认识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与效益,正确评价财务绩效状况,合理地进行决策。

2.会计核算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所谓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即部分业务首先采用权责发生制,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余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新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部分地引入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这是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的一种合理衔接。

本文认为新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概念,是一种全新突破,因此可以在其基础上允许同一事业单位根据资金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如财政资金仍采取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按原编制方法编制财务预、决算报告,向人大提交相关资金实际使用情况;而对于市场性质的资金,则完全可以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这样对于事业单位自身,既强调了财政资金“专款专用”的严肃性,又能恰当的评估其市场行为带来的效益与风险。

参考文献:

[1]乔元芳: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八项主要突破与创新,新会计,2013年第2期,24-28.

[2]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修订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答记者问,财政部网站.

[3]王 强 李 磊: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考,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6期,19-20.

猜你喜欢
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这五年的变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初探
试论述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