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摘 要:高效课堂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打造高效课堂的几大误区。
关键词:高效课堂;必要性;途径;误区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使学习者和传授者都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融学生的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发展,重学不重用、重结果不重过程、重教师不重学生、重认知不重情感、重预设不重生成,课堂教学舍本逐末,效率低下。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重要的学习问题应该在课堂上解决,如果把应该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放到课外解决,靠时间换质量,靠题海来掌握知识,只能进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中,所以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地把教育落到实处。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1.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高效课堂要求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数学专业学科的知识,还应博览群书,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并且要置身于数学教学的前沿,紧跟数学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观念,给课堂教学注入新观点、新方法、新理念,与时俱进。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改进备课方法,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琢磨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要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前后联系,注意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数学基础、学习动态、兴趣爱好及教学期望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活动,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
3.学会“放生”
高效课堂教学要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的学,任何效益都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4.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
李炳亭先生把高效课堂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既然是超市,就应该承认差异,关注个性,这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超市里来。学生的参与是对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参与的程度、方式、广度与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有关。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与特长都充分的发展。要鼓励冒尖,允许落后,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要体现弹性,每一个层次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意每个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收获,实现学习效能的增长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5.关注学生知识的延伸度
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关注学生知识的延伸度,就必须以教材重点知识为核心展开“辐射式”教学,就必须实现“应试”和“应世”的统一,实现课堂与生活的链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并将教材知识延展,以恰当的语言和灵活的教法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迁移、延展”知识,拓展其发展空间。
6.注重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不是单纯的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回溯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追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
三、打造高效课堂,注意几大误区
误区一:教师少讲、不讲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并不是不要教师讲,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会讲、精讲。一节高效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构建而成的,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离开教师指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肤浅的、不够深入的,这是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所限。反之,没有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指导就会变为教师单边的灌输,学生就会失去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不断地深入学生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扎实、牢固。当学生靠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时,教师的教是很重要的,当然,教师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时,要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解时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误区二:多组织学生讨论就是合作探究式学习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有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就是多组织学生讨论,有的教师一有问题就讨论,认为只要有讨论就是好的。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过难,学生无从下手,只能坐在那里说闲话;有的很简单,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讨论的目的不明确,讨论的形式单一,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忙忙碌碌,而唯独缺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看似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实际上是虚假的讨论,浪费了时间。其实合作讨论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时机以及指导方式等因素,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交流、运用、组合所学知识。教师还必须明确合作讨论学习的目的,让他们体验到在合作讨论学习中所产生的乐趣和效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应该组织教学讨论。在注重让学生“身动”的同时,更要注重让学生“心动”和“神动”,使学生的思维和思想都能“随身而动”,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高效。
误区三:教学内容越多,越“难”就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是基础知识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而且往往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统帅全局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讲清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误区四:表扬激励学生就是不能批评学生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只能对学生表扬、鼓励,而不能批评和否定他们,整个课堂中表扬和赞美声不断。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奖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由此可以看出,表扬并不是不要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只对学生加以表扬,那么他们以后怎么面对失败和挫折?我们在激励赞赏的同时,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及时对学生给以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总的来说,评价既要有激励和欣赏,也要有真诚的、客观的,讲究策略的批评和指正。
误区五:运用多媒体的课就是高效课堂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让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其景,改善了数学理论的认知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还能使教学的信息量增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物体的三视图”时,播放了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庐山风景,并配以学生刚学过的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学生领略到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在讲“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展示了日出时太阳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的情景,直观地给出了圆与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但多媒体的运用不是盲目的,多媒体技术并不等于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注意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把备课的主要时间用在制作精美的课件上,盲目地按照课件的流程来进行所有的教学环节,就会使教学节奏受限于课件内容,教师的思维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也受到限制,学生就像看了一场电影,结果一无所获,整个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新课程强调结合学生实际,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多媒体至上主义,从实际出发挖掘和发挥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在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总之,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不仅要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而且要把学习能力还给学生。广大教师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的实质,防止教学进入误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宝东.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及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09(07).
[2]黄建锋.高效课堂教学反思[J].华章,2011(1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兴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