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勤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服务社会,获取社会效益的责任。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事业单位需要及时进行内部调整,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就成为各事业单位的头等要事。本文依据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总体现状,深入剖析各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挖掘事业单位发展的潜力,加快进行事业单位的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决对策;可持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种策略与程序的组合体,基本上由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大部分组成,单位通过对固定资产、会计信息、预算编制、内部审核等环节的控制与管理,达到自身的业务目标,增强单位资产的安全系数,提升集体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发挥其作用机制,关系到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关系到单位财政监督的力度,关系到单位实现科学发展的蓝图。因此内部控制体系已越来越成为事业单位融入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事业单位进一步转结构、调职能起到促进作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仍存在大量不科学、不合理的运营现象,这都与内部控制组建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控制作用有很大牵连,建立强大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摆在事业单位面前的重难点。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1.职责分配不合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职务分配不明晰,人员配备不充足,权责分离不明确的问题。这些分配环节上的漏洞,导致事业单位的分工细化程度较低,各部门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相互间的合作与协调不够充分,整个单位的工作体系不能得到科学的整合,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并且事业单位缺乏專业化的部门人才,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比比皆是,办事不精细,办事不科学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引进专业化人才进入事业单位刻不容缓。职责分配的不合理,也带来了事业单位内部监管的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事后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极易衍生经济腐败的问题。
2.内控机制不系统
目前我国各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表现为有的部门具备内部控制程序,而有的部门尚未涉足,这种不平衡性导致机制的覆盖不全面,控制工作难以同步进行,各自为政的特点突出,阻碍了单位整体化的构建模式。由于内控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整个事业单位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工作松散化问题突出,管理的流程度较低,业务信息流通不顺畅。同时也影响了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对资产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控制机制,资产的投入或是不到位,或是超出计划,造成了国有资产的稀缺或浪费,抑制了单位的良性发展。
3.预算控制不科学
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性环节,但我们的事业单位在预算过程中表现出控制力不强的特点,编制预算普遍缺乏明确的预算目标,单位领导层面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足,预算环节形式风盛行。编制工作表现出模式化,在进行预算编制前没有考虑好单位资金使用的现状,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传统编制,致使经常出现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严重不符的情况。在预算执行阶段,缺乏有力的控制,预算的约束控制力明显不足。这些都影响了事业单位后续工作的进行,延迟了单位的发展周期。
二、改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1.科学设岗,安插人才
各事业单位要重视岗位设置的重要性,从管理意识上把该项工作重视起来,合理科学地设置各项岗位,明确职务的分配,削除一人多岗的现象。加强专业部门的组建与合并,树立部门联合的观念,提升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互相带动的能力,形成相互牵制,同步工作的局面。要合适、合理、合时的组建监管部门,增强事业单位的监督控制能力,明确工作人员的权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机制,对违法违规的工作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用有力的内部控制净化工作环境。事业单位要及时引进管理人才,不断充实各个部门。上岗前要进行相关的岗位培训,着力培养管理型的复合人才,提升岗位的专业化程度,为内控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建规立制,全面覆盖
各事业单位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国有财产的安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注意找准控制环节,疏通控制流程,做到分阶段管理,统一运行的灵活控制方法。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科学,覆盖要全面,事业单位的每一个部门,部门的每一名人员都要纳入内部控制体系,让内控真正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事业单位要明确控制的重点,尤其重视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严防资产使用中的漏洞,强化节约意识,提升使用效率。利用制度划分责任,限制管理的权限,适当下放权力,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从上到下都能参与到内控工作中来,从而提高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单位结构的调整与转变,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迈进。
3.控制预算,抵御风险
各事业单位要认清预算的基础性地位,把疏通预算执行,完善预算编制,提高预算质量当做事业单位的基础性财务工作重点来抓。各部门要对预算编制进行合理的细化,科学编制部门预算,促使各部门,各机构进行预算沟通,准确挑拨预算资金,做到“及时、到位、适量”的预算目标。要根据项目的实际规模,部门实际的财力,进行预算安排,做好项目支出的记录,逐步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控制力。从而促进预算工作具体化、严谨化、规范化,提高预算的效率,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综上分析可以看到,内部控制是未来事业单位发展的垫脚石,通过内控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结构,是未来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事业单位的所有人员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勇担改革的重担,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健全积极出谋划策,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让内控、单位、社会三者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2006,8(6):254.
[2]袁 波: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J].审计月刊,2008,4(O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