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敬莉
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是电器方面的一流专家,但却长期担任通用电器公司计算部门主管一职。业内人士对其业绩不敢恭维,可这位先生对现职仍心有不舍,结果是,沙子在手中攥得愈紧,流失得愈快。后来,公司高层不得不拿起一支红笔,一笔勾销了他眷顾“他乡”的美梦,让他归位顾问工程师一职。
“中年岁月苦风飘,强半光阴客里抛。”这是清代学者黄遵宪在《海上杂感》诗中,对大半光阴都在作客中度过的漂泊无根的描述。职涯漫漫,立根何处?答曰:专业。
专业,是一套复杂的称谓系统,人们在其中寻求自己专属的位置和别人的认同。按说,一些专家闲暇时走东家到西家拉拉家常,赶上饭时就一起喝两盅,也蛮好的,不是有那么句名言嘛,叫“生活在别处”。但,且莫忘了,你所伫立的时代是一个专业高度分工的时代,无论审美还是审人、审事,都讲究个“术业有专攻”。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能够舍,才能得。懂此职场之道,且坚持锱铢积累的人,想不成为专家都难。
问题是,本可以在职业领域“舞出我人生”的一些专业人士,突然想“梦圆他乡”了。面对这种人与事配置的变量,个别高管竟抱着臂乐见其成。殊不知,凡是准备不足的“陌生拓展”,不仅心理成本投入大,还会造成原强项技能边际效应递减。俗语说,人心只有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彼得·德鲁克讲,如果你想让大脑高效工作,就马上减少信息,只留下最主要的信息。
近来,听说不少专业“老江湖”期期艾艾地要归位。这类潇潇洒洒玩“客串”的练家子,是否能掂掂自己还有多少分量:“赢人之处有木有?”李小龙也曾玩“客串”——研究哲学、攻读历史、练笔写作。可人家不是蒙着打,而是瞄着打;一切为了总结、提升专业功夫,遂成一代咏春拳大师。
面对专家不断歇菜的“杯具”,我们不能只是吐槽,还要帮他们归位于曾经锻打过的核心竞争力。有“家”可归是出走旅人的幸事,人力资源管理者当为他们做好程序对接,亦不妨搭个彩门,给那些仍职涯不定、心神飘忽的人做个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