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红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项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恰当地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知识点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高中生物课堂运用情境进行教学,谈谈自己的研究和体会。
一、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为有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探寻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时,教师可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熟的生殖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以人类生殖细胞为例,如果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随着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对生殖过程中不同细胞所具有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探究和分析:假如两性成熟生殖细胞的生成方式是以有丝分裂来实现的,其精子的染色体数与卵细胞的相同,均为46条。当受精之后,受精卵内染色体数为92条,那么个体的后代体细胞内染色体数将以怎样的方法增加?这一结果无疑会对生物的遗传性状造成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有丝分裂并不能成为决定有性成熟生殖细胞生成的直接因素。问题分析到这里时,学生深刻了解自己认知上的不足,他们的心中便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可趁机提出:“如何实现亲子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学生回答:“确保生成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减半。”……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把握时机提出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恰当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直观情境,引导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不理解时,或者是教师对某些问题无法顺利表达时,可以借助相关展示图、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来实现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配合上教师的语言讲解,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复习“细胞的增殖”时,由于单一的静态图片无法让学生观察和发现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染色单体的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染色体组数的变化等,影响正确构建数学模型曲线,再加上教师照本宣科的话,只会让学生的认知变得更加模糊。所以,在教学前,我事先为学生准备了flash动画和课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看动画,将曲线与细胞分裂的对应时间结合起来,并适时停顿在某一画面让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这样复习的效果更为显著。课尾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找出不懂的地方,教师再为学生进行讲解,能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由上述教学不难发现,利用相关投影、图像或课件等方式将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造出良好的直观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视觉上对知识点有深刻印象,而且有效地引导学生尝试构建各种数学模型,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教学无疑如鱼得水,功效倍增。
三、实验情境,发现知识
实验既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情境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占25%左右的比例。生动有趣、直观性强的生物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进一步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分析,设计说明性和代表性强的课堂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如教学“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事先准备一定量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盐酸、试管、量筒、烧杯、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热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等实验材料和器材,然后将学生分成A组和B组,分别让两组学生展开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实况进行一定的引导和讲解,并指出正确的实验方式。实验结束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等进行评价,并让两组学生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总结实验成败的原因,掌握实验过程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不利的条件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酶活性造成影响;当温度和溶液的pH值接近最适标准时,酶的催化作用才可以彻底显现出来。
由此可见,通过实验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知识的学习之中,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识会更加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明白实验的基本原则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让知识具体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当中,让他们随着情境的进行而思考,使思维能力和发现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责任编辑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