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探究性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这也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的一种训练手段。探究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加训练。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最能让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一、用趣味性的实验开个好头
在高中第一学期,学生就开始接触化学实验了。高中的化学实验较初中有很大的区别,更注重实验的实质,所以趣味性也较高。在第一节课上,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实验,让学生感觉到实验带来的乐趣,在以后的实验课上,学生就不会再觉得实验枯燥无味了。笔者在上最初的实验课时,经常做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比如有着鲜明的颜色变化的,而且操作简单,可放手给学生自己操作或几个人合作,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实验印象。
二、学生的参与让实验探究更有实质性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做化学研究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讲究的是证据与实践,所以实验对于化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也要用实践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了实验,那么化学就没有了魅力,也没有了真实的科学性与自然性。然而,在教学中,老师可能会因为实验准备时间长或者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不让学生参与,学生只是被动地观察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认真地观察与思考,他们甚至没有看清老师做了什么。所以,为克服以上的缺点,笔者经常用大量的时间准备实验,让几个学生一组进行实验操作,他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如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笔者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制作氨气,再让学生在实验前考虑怎样才能让实验做到万无一失,如果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大家再动手试一试,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进行总结。这样,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
实验是一种实践与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都喜欢去做。所以,在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探索、发现问题。实验中,有很多量是不确定的,学生在操作中,可能会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有的步骤不同,有的化学药品的用量不同,有的实验的时间不同等等,所以,产生的结果也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些现象,都会在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产生。例如,在做“盐类的水解”实验时,要让学生先明白一个道理:盐类的水解能力与弱酸或弱碱的电离相反,容易水解的盐,其相应的弱酸或弱碱的电离越难。
这是一个规律,做完实验后要注意总结。有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再与一些常见的弱酸或弱碱的性质实验对比。这种探究式的化学实验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应该多多提倡。
三、用实验演示来辅助习题的完成
很多化学练习题都是很抽象的,学生即使会做也不知道其中真正原理是什么,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口授,学生只能是通过想象去学习。如果我们把抽象的练习通过实验来演示,就可以满足学生的思考需求,把练习的结果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出来则会更有表现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改进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非常注重化学实验的操作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多用实验来演示证明所产生的现象。通过探究实验教学,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芳.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探讨[J]. 教学与管理,2007(22) .
[2]姚新平.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最佳情境[J]. 中国民族教育,2007(4) .
[3]刘卫平.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 成功(教育), 2009(1).
[4]蔺建红. 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