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艳
一个刚刚跨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的学习、生活都是那么的陌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繁重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甚至焦虑、茫然。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使初中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机地整合并协调发展,这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关注并做出应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初高中衔接问题原因分析
1.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学习心理
在农村,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读小学、初中不用交学杂费了,这对于读了好些年书要交学杂费的学生及其家庭来说是天大喜讯。但是,随之而来的弊端也不少。家长不用出钱给子女上义务教育了,对于子女的学习管制也放松了;同样,许多学生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在这九年中所学的知识也就打了折扣。我们国家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在于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提高全民的素养,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这一点。
2.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教育阶段后的更高一层次的教育。但是由于中考采取的是等级制考试,经常是两考合一的考试,既是初中学业水平的测试,又是高中选拔性的考试,这种考试性质决定了命题时对化学知识点的要求不高。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教育,课堂教学内容较少,对难度的要求不高,教学任务与学习任务相对轻松。而高中化学主要是从本质上认识化学,课堂容量较大,教学的内容起点高,所研究的内容比较复杂且抽象,叙述简明扼要,知识在理解上有难度,识记性的东西较多,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也多,习题的难度较大。
3.学习的思维方式
初中生的学习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较弱,通常要从熟悉的物质和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思维方式,还必须习惯抽象思维,对待化学问题有较好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在质量上的飞跃。
二、学生学习的衔接
1.理顺预习、上课和复习的关系,加强理解性记忆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预习和复习的目的及其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预习要达到什么程度,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如:要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记录老师所讲的重要知识。由于课堂上记录的信息量大,要求学生课后再进行整理反思,相当于对课堂的内容再一次进行理解和消化。同时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档案,记录平时做错的题目,并且分析错误原因。课后对错题反复思考、理解,以薄积厚,时间长了学生就储备了一定量的化学知识和题型,做题能力就自然提高了。
2.敢于质疑,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正如教育家克莱·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只可以为学生上一天课。但是你如果能激发其好奇心教他学会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要激发和维持其好奇心,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教师要认真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向学生示范怎样质疑、怎样解决问题,要求多问:“不这样行不行?”
3.衔接阶段调整教学节奏
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简单且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通常是靠死记硬背。很多学生不会把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总结。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节奏比较慢,课堂的演练时间比较多,复习的时间较充裕,在初中生的大脑里会产生“慢慢学”的惯性。进入高中后,化学教学的容量增大,难度深度也大大地增加,学生面临着在短期内要掌握更多、更难知识的困境,且课堂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比较少。因此,为了引导学生由慢节奏向快节奏转轨 ,教师在开始的几节课中,可以放慢速度,让学生慢慢适应老师的语言、体态、教法和习惯等。同时,在开学初的几节课中,教师可以加大师生感情的投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新老师有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有力保证。
4.循序渐进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相比,知识的难度还存在着质的飞跃。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通过得氧、失氧的观点简单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一教学中,可以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反应开始教学。如:初中学过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先从 “得氧、失氧”这一狭义的概念入手,然后要求学生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接着教师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再举氢气和氯气的反应为例,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没有得氧和失氧,使学生认识到以前所学的概念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从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样的教学使知识结构得到很好的衔接,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延伸。
三、教师教学的衔接
1.教法的衔接
许多学生觉得高中化学难学,我认为原因有两点:其一,高中化学课程比初中化学难度要大很多;其二,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教师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为了避免初高中教学上的急转弯,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巧妙过渡,注重与初中教师的教法衔接,适当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刚开始可以采用类似初中教师的教法,再让学生逐步适应自己个化性的教法和习惯,同时要关注部分不适应的学生,随机应变地调整课堂教学方式,灵活选择适宜的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到高中化学教师的教法也很适合自己的“口味”。
2.设立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初、高中的化学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比如,初中的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和高中的元素周期律,初中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与高中的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等都有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把高中新内容与初中的旧知识进行剖析。比如,在学习氮、硫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可以与初中学习氧气的性质中氮、硫等单质与氧气的反应相结合;在讲到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时,适时地安排初三化学中有关电离概念的复习;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从初中到高中,知识在不断地深化。比如物质的分类,对于初中启蒙教育而言,只要求通过一些简单事例,对比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认识物质可以依组成性质加以分类就足够了。但在高中,要求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各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还要系统地了解各类物质的区别与转化关系,如知道从性质上区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知道它们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盐,转化为何种盐。实践证明,从初中知识到高中知识的过渡,开展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学习时也显得比较轻松。学生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后,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随之高涨。
3.重视化学学习的方法指导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从听懂、理解化学知识,到学会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有很大的差距。一部分学生满足于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一些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业不仔细体会,不能在课后自觉消化整理;还有的学生有问题时不找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干脆搁在那里。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地融合,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题训练中,当学生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可以指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要求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习题,使学生明白面对化学难题时应如何去审题,如何去思考。在用化学原理去解答各种问题时,指导学生不能停留在老师讲一道题记一道题的学习模式上,而要学会举一反三,并逐步过渡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教师要主动地作好防范、疏导和转化等过渡期工作,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Ⅰ) 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赵安兴.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4.(3).
[3] 魏樟庆黄威雷.初高中衔接期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剖析[J].化学教育,2004(7):23-27.
[4] 汪东辉. 浅析新课标下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J]. 化学教育,2007(7):25-27.
[5]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