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利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趣味的问题情境,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教师“吊”起来了,那么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堂课中来.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引发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带着迫切解决问题的渴望参与教学活动.
一、数学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1.虚假的情境设计.有的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挖空心思地创设各种“迷人”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去数学化”的问题情境.例如,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今天孙悟空碰到了一个数学难题,让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好吗……然后一直围绕孙悟空展开问题,试想在孩子心中孙悟空神通广大,教师编这样的故事牵强,不符实际,这样的情境设计也没多大意义.
2.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如,在课堂中设计电信消费、商品打折、股票投资等离学生背景较远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虽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有些反而会使学生陷入困境,适得其反.
3.干扰信息过多.或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情境设计, 或是有些情境设计内容过长,浪费课堂时间,造成喧宾夺主, 偏离了教学内容.不能为教学服务的情境设计是徒劳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孙晓天教授认为数学问题情境应当满足两条:一个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适合做数学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另-个是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作出创新、发现的载体.
1.目的性原则——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必须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
2.趣味性原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东西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3.直观性原则——教学的基本原则,依据数学特点,构造符合问题的直观性模型、图表、图形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使之容易接受.
4.启发性原则——问题情境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类比、推理、归纳等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5.适时性原则——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创设合理的条件,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怎样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1.从生活实际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师:请你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生1 :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
生2:比较2枝铅笔的长短.
师:这种方法叫叠合法,是我们比较线段长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师:那么这种比较方法要注意什么呢?如果比较两根电线杆的长短还能用这种方法吗?
2.从数学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设计的问题情境.
我先介绍古希腊科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故事.学生会迷惑不解,我因时导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授完新课,回头再来思考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就是利用了数学中的什么原理.这样的问题情境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从游戏中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代数式的值》设计的情境.
4.动手操作设置情境
案例:《探索勾股定理》可以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拼出正方形,从而引入新课.
5.创设挑战性情境
案例:《展开与折叠》设计的问题情境.
从杜登尼的千年谜题引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境,然后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拓展到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层层深入,揭示规律.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