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明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发展存在着金融供给不足,农村信用社资金发放存在风险,金融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严重抑制和影响农村金融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促进金融事业在农村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农村金融;困境;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金融业务的开展比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农村金融机构反而经常出现不良的巨额债权,成为威胁到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就目前形式而言,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协调乡镇政府对金融的传统管理模式与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后的关系,而且还面临着高风险与农村资金回报率低的两难困境,也存在着农村金融稳定和金融事业开放程度冲突的矛盾。
一、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金融资金供给不足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开始商业化和股份制改革后,由于农村金融收益率低,这些银行逐渐将其在农村开设的营业网点消减或合并,逐步从低收益地区撤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金融机构为了缩小运营成本,为将经营重点转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做准备,开始大幅度撤销在县级地区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这种大规模的撤离使原本就不发达的农村金融系统严重萎缩,使农村金融事业更加边缘化。在这段时期即使是倾向于支持农村发展的农业银行,在部分粮食作物、棉花以及油料被市场化收购后,也开始大幅度收缩在农村的资源,精简分支机构和营业人员,在这次缩减中基本退出了乡镇级以下地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成立之初,是以振兴农村经济、支持农业、帮助农民为目的,但是在这股商业化浪潮中,原本是国家为农村经济提供支持的政策性银行不仅没有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扶持力度,反而为了追求更大利益撤出农村。前身为农业合作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原本以支持农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国有专业银行,在这个时期其贷款余额中农村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下降。2012年底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革已基本完成,据统计四大国有银行在县级以下地区共撤并3万余家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仍保留的小部分营业机构,大部分都失去了贷款业务等基本金融服务功能。
2.农村信用社存在风险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推进中,在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政府往往会通过加强金融控制能力的方法获取更多的农村金融剩余。我国中央政府通过国有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发展农村金融储蓄业务的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力度,地方政府将农村信用社变成获取农村金融剩余、支持当地经济建设的主要通道。由于对金融业的控制成本远远大于预期的收益,中央政府退出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农信社的利润率低往往是不盈利的,经营损失也缺乏有效的转移途径,这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者和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不想看到的。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央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做出了努力,例如: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允许小额信贷机构发展,但这些措施虽然可以促进良性竞争,但是要真正起到改变农村金融市场状况还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就目前情况而言邮政储蓄银行是将来最有可能和农信社产生市场竞争压力,但是发展也易受风险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等多重因素限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政府的“支农”政策还是要由农村信用社来完成,作为政府“支农”的工具农村信用社在经营“区域化”限制下,资金成本高、农村信用环境差造成的投资风险居高不下,信用社的法人结构治理改革尚未到位,在经营中还存在很高的道德风险,经营普遍存在收益内部化和风险外部化的问题。
3.金融服务内容单一
随着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出台,农村经营生产模式的改革以及我国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目前农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农户的经济水平也相应提高,不用再像以往仅仅为了集齐维持生产需要的种子化肥就进行贷款,一部分农民已经从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中走出来,成立了企业。开始从事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大规模生产加工,这些农村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对资金的需求要很大,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农村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当地资源,但是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多样,且可预测性小,因此小型农村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比较大,正规金融机构对其发放贷款时承担的风险也很大。虽然中国农业银行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供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决农村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但是主要对象只是发展成熟的企业,针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农村企业贷款额却不高而且一直没有专门的金融产品。在农村开始加速城镇化建设后,在多方面都需要资金支持,例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医疗保健、农村治理教育和培训等事业项目,但金融机构一直没有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二、解决对策
1.政府加大金融支农的财政扶持力度
农村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牢固的基础,农村金融事业的基础就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规模化、城镇化以及农民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只要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可以落实对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各种规划,同时踏实的开展交通运输、水电工程、信息网络、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等,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金融分支机构的建设,扩大对农村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推广等农村现代化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例如对乡级以下地区的金融分支机构减免税收,对支农的信贷业务减免营业税。同时要尽快提升农户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为农村金融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提供良好基础。
2.建立合理的金融管理机制
农村的经济环境于城镇不同,因此根据城镇经营经验制定的金融管理办法并不一定适应在农村发展,要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管理机制。可以根据农业周期性的生产特点,制定与其同步的的贷款期限,以及贷款偿还管理办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要建立农业信贷风险评估系统,对于自然灾害、市场需求因素、价格涨幅等不可抗因素产生的贷款风险可以适当免除信贷员的责任。
3.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农村信用度
扩大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渠道,首先可以降低银行的信贷额,分担风险。其次可以优化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促使农村信用社开展跨地区经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生命力。最后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进入良性竞争的环境,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不同的信贷需求,可以允许非正规金融机构到农村发展,但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疏导。
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农业的周期性,必须要简化审批流程,保证审批迅速不能影响有贷款需求的农民和农村乡镇企业正常生产。但是审批流程简化的前提是能确保贷款农户和企业按期还款,因此对贷款农户和农村乡镇企业要正确的评价其信用度,建立和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有贷款意向的农户在年初申请信用评估,由乡镇政府人员、村民委员会及专业评估人员组成信用评估小组,深入农村,根据农户以往的贷款偿还情况、经营能力、财产、道德素质等确定其信用度,根据信用度来发放贷款金额和贷款时间。
三、总结
农村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金融供给不足,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金融服务内容单一等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加大对金融支农的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合理的适合农村的金融管理机制,扩大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渠道,建立和健全农村信用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广文:深入化解农村金融服务困境[J].中国农村金融. 2012(03).
[2]李金珊 叶 托: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选择[J].学习与实践.2008(10).
[3]张肇智:农村金融需求的新问题与新思路——以咸宁市为例[J].武汉金融.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