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来广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体现主干知识→综合知识运用→提升思维能力的三阶段培养目标。主干知识是学科教学的基础,主要是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地理要素的把握,是地理科目考查的第一阶段。但答题情况反映许多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基本概念混淆,影响到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文综模式下地理概念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抓关键词,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
对于一些晦涩难懂和抽象的概念,除了明确其具体定义外,还应将概念细化,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例1:(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第9题)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从题干来看,该地有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岩石溶蚀,从这几点来看,应当是喀斯特地貌地区受到水、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所形成的石漠化现象,故答案为C。
点拨:该题目涉及的地理概念是喀斯特地貌和石漠化,采用关键词法突出两个地理概念特点,见图1(实线方框表示概念内涵,虚线方框表示概念外延)。
两个概念的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基本就是这道高考题的题干,学生也能将这两个概念与黄土高原特征区分。采用这种方法记忆地理概念,关键词被不断强化,学生对之也非常敏感,提高反应速度,节省解题时间。
二、图解过程,反映地理概念本质
有些地理概念只有理解了形成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其概念,如热力环流、冷暖锋、城市化等。又如,城市化概念的过程示意图(图2)。借助图2正确理解城市化概念的本质,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主要通过产业发展、人口迁移和城市拓展来实现。目前主要呈现出两种形式:一是乡村城市化现象;二是郊区城市化现象。掌握好城市化概念的本质,有助于解答高考题。
例2:(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第11题)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图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图3),完成11题。
11.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少
解析:图示人口增多,城市空间规模扩大,正是图2所示Ⅱ阶段中郊区城市化的示意,故答案为B。
三、活用方法,区分易混淆概念
很多地理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学生若只是死记硬背,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概念进行比较,可加深对概念内涵及特性的理解。
例3:(2010年广东高考第41(1)题)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
(2011年广东高考第40(2)题)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略)。
(1)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
解析:2010年高考题考查自然带,2011年高考题考查植被,很多考生第一题答成温带草原,第二题答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一个“带”字有无之差直接导致失分与否,这两道题定位准确之后,是简单的送分题目,而很多考生因为概念混淆不清丢分很可惜。现将自然带和植被两概念加以辨析(见表1)。
针对易混淆概念的易错点,应总结针对性题目,强化复习,反复练习加以掌握。
四、脑中有图,概念落点于区域
这三年高考文综综合题都是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这也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特色和方向。复习时应结合具体区域消化相关地理概念,如中国绿洲灌溉农业的概念复习,采用相关思路(见图4)。
采用该思路复习,不仅可掌握概念,而且以典型分布区域为例,掌握农业问题的分析思路。以此为分析模板,完成2011年广东文综高考题41(4)题,将图中区域定位为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农业问题,考生就会感觉题目熟悉、简单很多。
五、构建概念群,形成知识体系
在复习阶段,可将众多相关概念依据彼此或并列、或从属的关系进行系统构建,形成概念群,架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从全局上把握概念。
近三年工业相关内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均有大分值的综合题出现,采用有效的方法复习该部分内容,一定程度决定了高考地理的得分高低。将工业相关内容构建概念群(见图5),用概念群的形式强化主要概念,可以更加清晰地表示知识之间的关联,深入透彻地掌握知识,把握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