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多样化渠道探究

2013-04-29 11:31赖中平唐丽莉
教育界·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形势与政策校园文化

赖中平 唐丽莉

【摘 要】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关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本文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多样化渠道,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 校园文化 网络教育

1.紧抓课内教学,优化 “第一课堂”

首先,要彻底改变过去的单纯灌输方法,采用灌输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发自主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自我内化的驱动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形势、理解执行政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答辩、情景模拟、参观考察等方式,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地把自己的价值认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价值取向,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

再次,构建心理咨询式“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积极引进心理咨询的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充实,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内心。一是要充分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注重从思想上、心理上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充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把人的知识、经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应采取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统一的团体教育,同时,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同学进行个体辅导。

2.发展校园文化,创新“第二课堂”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是大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教育的横向联系、纵向渗透,编织一张大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网,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体做法是:一是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即在校园内通过各种媒介向大学生通报最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二是举办一些关于热点问题的知识竞赛或者辩论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育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究发现能力,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三是通过重要节日、历史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活动进行教育,针对性强,主题突出,收效明显。总之,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用高水平、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和精神作品感染大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3.“请进来”和“走出去”,开辟“第三课堂”

“第三课堂”是指依托校外力量开辟的教育实践平台,主要有两种形式:“请进来”和“走出去”。“请进来”,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商界精英、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等到学校给大学生做讲座和做形势报告,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解读政策、追踪时事、评说热点,介绍他们在人生成长和事业发展中的心路历程、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积累的宝贵经验,同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在鲜活的具体事例中了解改革开放的新变化新成就,加深对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启发大学生从当前社会实际出发,并借鉴那些先进人物的经验,对自己的成长成才作出科学规划。

“走出去”是指紧密结合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指导下,带着各种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以增长大学生的见识和才干为主旨的课题走出校园,有针对性地进行参观考察,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 有利于大学生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开阔胸怀、调适心理,培养协作意识;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社会形势的认识,深刻体会改革、建设面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见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对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走出去”实践基地的选择应坚持需要性、教育性、典型代表性相统一,选择革命圣地、企业、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一是通过参观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辈,让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英雄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定他们发扬革命传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信念,教育他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努力奋斗。二是通过企业参观,与企业精英面对面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和用人标准,切身感受创业和就业的压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明晰努力方向。三是到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考察,能够亲眼目睹和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服务人民的实在行动。

4.开展网络教育,创建“第四课堂”

通过互联网来学习、娱乐、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信息的丰富性、快捷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征是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利条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行多媒体教学,开展网络化教育,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

我们当前正处于信息社会,就要正视信息化的利弊,清醒地认识到它的两面性,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立足学生思想特点和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主题网页,内容包括:国内外形势解读、国内外热点新闻简介、资深专家学者点评、教师博客、群聊社区、BBS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鉴别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

[2]毕德.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创新[J].科学社会主义,2012(6).

[3]何期.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5):121-122.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形势与政策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教育环境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点建议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网络教育新媒体的特点分析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