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与消费“崛起”

2013-04-29 00:44张诚蒙大斌
现代管理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崛起投资消费

张诚 蒙大斌

摘要: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提升国民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我国传统的城市化路径过度的依赖投资与出口增长,从而陷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投资循环”陷阱,抑制了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因此,我国必须选择多元化投资、产业结构升级、规模化城市、农业现代化以及民生政策的新型的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消费;投资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投资、消费与出口是一国有效需求的主要构成,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只有三者齐头并进才能保证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但是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来看,这“三驾马车”似乎有些失去协调,龚刚、林毅夫(2007)指出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来自于大规模投资,中国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而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在国内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主要通过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这造成了我国对外依存度一直高居不下。而今,国际市场风云变幻,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使得国际市场的不稳定系数日益增加,国际市场的疲软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研。

城市化是提升国内有效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强调了城市化对改善需求结构的作用,也体现了我国政府以城市化来促进驱动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发展的决心。在我国城市化对消费的驱动作用上,刘建国(2002)对我国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较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要偏低,我国要扩大内需就需要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并特别强调大中城市的发展;郭为(2002)认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幅度流动是我国改变消费结构的主要动力;王翔(2010)指出我国城市化对居民消费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相反的,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是下降的;章晓英(2011)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要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关键,但加速城市化建设既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又能拉动消费,以城市化促进农村消费应成为扩大内需重要战略;胡若痴(2012)指出,在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下,产生了许多不稳定归属与城市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消费需求层次和消费水平不高,这是制约我国消费水平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已有的研究可知,学者们在城市化对消费的结构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的问题上,总体表现为积极的态度。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城市化对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相反,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升,我国的居民的消费倾向是下降的。当前,正是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重要时期,如何通过城市化来提升消费水平,走出城市化无法驱动消费水平发展的困境,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任务。

二、 我国城市化与国内需求结构现状

投资与消费是构成国内有效需求的主要部分,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城市化极大的促进了投资的发展,但对我国的消费水平提升却没有多大作用。

1. 城市化进程与我国投资的“崛起”。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我国农村农业部门的发展远远的滞后于城市工业部分的发展。根据Lewis(1954)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相对落后的农村部门存在着许多的剩余劳动力,只有将这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村部门的生产力水平,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但是劳动力转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需求条件,即城市部门必须有足够的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一个是供给条件,即农村劳动力必须有转向城市的动力。改革开放前,中国是禁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城市并不具备吸收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能力。因为城市部门要想扩大就业就必须增加投资,但是投资最终是要形成产品的,如果国内市场无法消化投资形成的产品即消费不足的话,投资就是不可持续的。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消费也确实是不足的,其原因首先在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过低,消费能力也低,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口比重都在80%以上,如此大比例人口的购买力水平过低,直接抑制了国内整体市场需求的提高;其次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也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尤其滞后,在高昂的医疗费用、教育费用下,中国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不敢消费,这也是我国居民存款比例一直高居不下的最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后,国外市场通道的打开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消费不足的问题,图1显示了我国出口额以及出口占国内GDP的比值。由图1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的绝对量与相对量都在不断的上升,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额更是有了极速的增长,2006年占到了国内GDP的36%。出口的扩大使得国内无法消化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了销路,这极大的刺激了中国企业的生产与扩张,中国的投资也不断增长(图2显示我国的投资增长速度在2001年后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资本必须与劳动力要素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2年中共中央、务院放开了户籍制度,明确提出了“允许农民进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序幕就此拉开,中国也迈开了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步伐。此后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民工进城形成规模化的时期,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形成的潮流人们称之为“民工潮”(浙江日报2005年07月12日)。

以上论述显示,国际市场需求弥补了国内市场消费的不足,刺激了中国企业的生产,而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则为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投资匹配了充足的劳动力要素。这阶段,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投资的发展。

2. 城市化进程与我国消费发展的滞后。我国的城市化虽然推进了投资的发展,但对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并没起到多大的作用,这表现在:(1)投资与出口,挤占了消费。如前所述,我国的城市化为我国大规模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刺激了我国的投资,但投资和消费本身是有替代作用的。根据宏观经济理论,投资和消费之和就等于国民收入,投资增加必然对消费具有挤出消费。在开放的条件下,一国的需求总量还包括国际对国内产品的需求。我国对外出口的依存度较高,其结果必然是我国国内的消费被出口挤占,因此在国内投资与对外出口的双重“挤出”作用下,我国消费水平的也难以提升。(2)工资水平被压制。提升消费的基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虽然将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转换”成了城市居民,但这部分新增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却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这主要表现在工资水平长期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上,户籍制度开放后,大量的农民工进城,造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居民,扭曲了城市的劳动力的价格水平,使得城市工资水平尤其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极其低下。窦勇、卞靖(2012)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从1978 年至2004 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工资却只有美国的4%; 在制造业,我国劳动力价格甚至比20 世纪90 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而低下的收入水平自然无法促进消费的增长。(3)城市化的发展并没有显著的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根据Lewis(1954)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生产力会有较大的提升,因为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将能够实习耕种的规模化,获得规模效应。但是获得规模效应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资本投入,以充足的资本投入来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只有机械化的耕作才能实现农村农业的规模化耕作。但是我国农村获得的投资却十分低下,我国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城市部门,城市人均投资一直是农村人均投资的6倍以上。许多农村几代人使用的都是锄头与耕牛,试问如此技术水平如何能够实现规模化的发展?因此虽然城市化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了,但是对农村本身的生产率的提高却没有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民的收入自然无法提升,当前我国依然还有将近一半的农村居民,如此庞大基数的居民收入得不到提升,自然也无法促进消费的发展。

表1报告了我国投资、消费与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中可知,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概在30%~45%之间,这同发达国家80%左右的贡献率相去甚远。从表1也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发展到了2010年49.68%的,但我国201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只有36.8%,可见我国城市化对我国消费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而在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我国只有不断的进行投资扩张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从而也陷入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投资周期中,不断的循环。

三、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路劲选择

如前所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并没有提升我国的消费水平,我国只有转变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寻求能够促进消费崛起的新型城市化方向,才能提升我国的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多元化投资路径。新型的城市化注重消费的发展,但不表示不需要投资,投资依旧会是我国有效需求的主要构成部分。我国的新型城市化的主要内容必然需要围绕农业人口城市化进行,而要将我国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仅仅依靠已有的城市与城镇明显是不足的,我国仍需要依靠基础设施的投资来建设新的城市,但又要与我国过去城市化所进行的投资不同,我国过去的城市化投资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大规模的房产建设却没有足够的产业发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就业,从而造成了“死城”与“鬼城”,其中如贵阳、营口,江苏常州、河南鹤壁和湖北十堰等城市的出现空置率高企的空城。新型城市化的投资必须是多元化,以及是有产业、就业支撑的投资,不仅包括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电力、住房供应等基础投资,还包括能够吸收更多就业的服务业的投资,社会保障服务业的投资,环保、燃气等新型投资也有望成为投资重点。

2.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必经之路。我国产业结构低下,其中工业主要也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对劳动力成本的依赖性较强。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农民工为这些低端的制造业提供了廉价且数量充足的劳动力,这促进了这些低端制造也的发展,但是也抑制了我国城市的工资水平。因为这些低端制造业企业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价值链的最末端,获得的产业链的利益最小,自然无法提供高工资给工人,而工人的工资无法提升,自然消费水平也就受到抑制。这些低端产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工资成本低是其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因此,这些企业无法承受工资上涨的压力,一旦工资上涨,这些企业很可能就无法生存,因此,为了能够将产业发展下去,又要提升工人的工资水平,就必须将这些低端的制造进行升级,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要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因为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原来的低端制造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会降低对就业的吸收能力,这就需要与之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来吸收就业。

3.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规模化发展路径。我国传统的城市化发展选择了以小城镇为主的发展模式,1990年实施的《城市规划法》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对于小城镇的发展,其优点是能够尽快的将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能够离土不离乡的进行工作,但是其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大量的就地产生的小城镇缺乏合理的规划,许多城镇的经济布局不合理,地理位置不佳,造成了运输成本高,市场规模小,资源获得难等问题,效率十分低下,对吸收农村居民就业的能力也较弱。许多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还是回到了农村务农。因此,新型的城市化路径必须重视城市规模的发展,要将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化,形成城镇集群,往大城市的规模发展。大城市能够更有效的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规模经济。如大城市能够承担更大规模的信息设施建设,能够集中的建设公路、网络等基础设施,也能使一些服务行业获得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而这些服务行业在小规模的城镇是无法生存的。只有实行了城市的规模化发展,才能更有效的吸收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促进消费水平的发展。

4.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不仅是城市的发展也是农村的发展,只有农村的生产力发展了,城市才能够解决粮食问题,农村的劳动力才能更有效的向城市转移。根据舒尔茨的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农业的落后主要来源技术水平低下,而技术水平的低下又归因与投资的不足,因此,我国必须加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在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农村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耕作。而只有农业实行了现(下转第109页)代化发展,农民的生产率才能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增长,农民的消费水平才能得以提升。同时,农村的现代农业发展也必然会促进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市,这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5.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民生政策路径。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居民“不敢”消费,我国居民储蓄率高居不下,其预防性的货币需求动机十分强烈,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造成的。因此,新型的城市化发展,必须更加的关注民生,政策制定应进一步向民生和公平倾斜,要完善居民的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降低我国居民的预防性货币的需求动机,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

参考文献:

1. 郭为.农民的消费结构、流动与城市化.上海经济研,2002,(6).

2. 胡若痴.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消费问题探析.管理学刊,2012,(6).

3. 章晓英.城市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1978~2008年数据的协整分析.特区经济,2011,(5).

4. 刘建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与城市化战略.上海经济研,2002,(10).

5. 朱喜群,赵康.城市化加速时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基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视角.苏州大学学报,2013,(1).

6. 王翔.以城市化驱动消费的现实悖论——兼论我国经济拉动方式的转型.经济与管理研,2010,(4).

7. 龚刚,林毅夫.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经济研究,2007,(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金融危机后的跨国公司全球资源竞争”(项目号:2009JJD630003)。

作者简介:张诚,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蒙大斌,通讯作者,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2011级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05-20。

猜你喜欢
崛起投资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后大片时代下华语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