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民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合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比赛,高兴吗?请看(媒体显示画面):小狮子、小花猫、小狗商定好举行一次骑车比赛,随着裁判长小熊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只见小狮子骑着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咯噔、咯噔”的行驶在道路上,骑得好艰难啊;小花猫骑着椭圆形的车轮的自行车,一跛一跛的,骑得好费力啊;而小狗骑得是圆形车轮的自行车,欢快的行驶在宽阔的道路上,还“嘀铃铃”的唱起歌来呢。最后尽管小狮子和小花猫在努力向前,但还是小狗稳稳地坐上了冠军的宝座。正当学生兴趣盎然时,画面停止,老师发问: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为什么小狗能得第一呢?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吗?这里初步渗透了“在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生动形象的画面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习新知提出了思考的问题,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活化过程 凸显重点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如在教学“旋转与平移”时,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学生明确运动前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后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点是不变的吗?运动后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有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抽象概念。
三、感知直观 化解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电教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感知,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将学生头脑中模糊的知识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从而化解了难点。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难点在于准确理解由圆变成长方形过程中的空间观念的转化,以及两者间的联系。用原有的教具只能表示出把圆16等分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无法渗透极限思想,且拼速慢,教具小,学生也不易看得清。如果用计算机显示分割方法,就可把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展开后再拼,可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通过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况,根据拼成的图形的变化趋势想象它的终极状态,使学生认识到:将圆无限细分,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来比较圆与长方形的关系,很快就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圆为方,化曲为直,使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妥善解决,渗透了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渗透方法 培养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我们这样设计导入: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果红草绿,苹果树上结了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有6只辛勤的蜜蜂正一桶一桶的在采蜜,它们一起去采了12桶……这活泼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1)你可以把图中的什么看作单位“1”?
(2)可以把它平均分为几份?
(3)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
(4)用分数表示是谁的几分之几?
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的过程中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讲究运用的策略。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要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不能盲目地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如果多媒体的运用,只注重表面的华丽,而离开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力的培养,那知识技能目标的扎实到位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多媒体的运用发挥其最大功效。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分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