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成长三阶段的三大师训工程的实践

2013-04-29 00:44:03娄亚文
关键词:导师培训工程

娄亚文

教师培训机构要根据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规划不同的培训专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和教师的成长规律实施了三大培训工程,既凸显了地方师训的特色,又有效助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一、教师成长阶段概述

通过多年的教师工作实践以及对成功教师成长个案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一名经过岗前见习培训的新教师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一般要经历适应期—胜任期—成熟期三个基本阶段,且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适应期

适应期的教师在角色上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全面进入了教师的角色,业务兴趣和情绪趋于稳定,能根据一般模式顺利组织教学活动,但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在教育教学上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对处于这个时期的教师进行培训,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师的适应力,加快他们健康成长的步伐。

(二)胜任期

胜任期的教师能得心应手依照常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基本做到教书和育人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教育教学设计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效果较明显,但还不够稳定。对处于这个时期的教师进行培训,目的主要是使他们更快地脱颖而出,并不断提升专业胜任力,使其成长为学科骨干或名教师。

(三)成熟期

成熟期的教师善于总结经验,开拓创新,能有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出色,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育管理特色。对处于这个时期的教师进行培训,目的主要是使他们冲出职业倦怠中的“高原期”,使其实现教育教学能力的再一次飞跃性提高,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三大师训工程的实践探索

根据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规划了“123”工程、“苗子”工程和“2+1”工程三大师训工程,不断推动新教师一步步走向适应期并最终迈向成熟期。

(一)启动“123”工程,加快新教师健康成长

经过对新聘任教师上岗培训后的深入调查发现,新入职教师是一个优点突出、缺点明显的群体。为了促进新教师健康快速成长,从2008年暑期开始,宁海教育局启动了“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对象为见习期满后3年教龄以内的中小幼在职专任教师,并设计了以“新教师素质过关培训”为主题、以提高新教师“一画二字三能力(一画即教学简笔画;二字即钢笔字和粉笔字;三能力即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偶发事件应对能力)”为目的的培训课程。实践过程如下:

1.制订方案,编写教材

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和县教育局2008年师训工作计划,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县教师进修学校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具体的培训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培训方式、培训要求、培训考核和竞赛说明。然后,由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编写了新教师培养专用教材《走向明天》,内容包括“一字二画三能力”三大部分。

2.选定讲师,开展演练

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与之相应的专题讲座,并选定了具有专业特长、富有教学经验的授课教师。然后,每位授课教师都分别做了五大板块内容的专题试讲和演练。专题讲座与教材《走向明天》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以拓展知识、提高技能、促进提升为目的,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做到既针对新教师的困惑,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

3.组织培训,注重实践

工程的培训周期为一年一期,时间为7月至次年6月。培训包括三大环节:第一,集中培训,时间为每年7~8月,其中,参训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分片组织,300人以下的由县统一集中进行,培训时先组织新教师明确任务与目的要求,然后进行专题研讨、自我消化及“一字二画”的练习;第二,岗位实践,时间在每年9月份至次年3月份,重点是参训教师在自己的任职学校和教学岗位上进行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偶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第三,自修自练,要求学员根据标准自我研习,对照反思,弥补欠缺,并准备县级的过关考核。上述第二、第三两个环节均由所在学校组织落实并定期检查。

4.严格考核,以赛促训

“123”工程的考核采用县、校两级相结合,以《练习与考核手册》为主要依据。第一,开展校本自主研修,实施分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校本研修出勤、学习笔记、作业质量等;第二,组织书面能力测试,规范结业评定,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优秀、良好的比例分别控制在15%和30%以内,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合格等级以上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书及相应学分;第三,举行综合素质竞赛,展示教师风采,县教师进修学校把15%的优秀等级者,确定为参加县级新教师综合素质竞赛的人选,5月底组织竞赛,并对竞赛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不过关的教师则要求其转入下一期重修。

(二)实施“苗子”工程,强化名师工程建设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文件精神,根据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和宁海县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与规划,在总结“123”工程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宁海县教育局于2011年9月启动了三年一轮回的新教师培养“苗子”工程,对象为“123”工程后教龄在五年内的专任教师,旨在经过三年培训,使其快速成长为县市级学科骨干或名教师。

1.严选学员,基地为本

对“苗子工程”学员的选拔有着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参加“苗子工程”的培训对象必须是已参加过“123”工程培训并已取得结业证书,而且是年龄未满28周岁的优秀年轻教师。选拔的方式由教师个人、学校根据条件自荐或推荐,然后经书面测试和导师面试合格后方能入选。目前,符合条件的第一批“苗子”学员共有80人,涉及中小幼学校8个学科。培训以学科首席导师所在的学校为学习基地。基地不仅要为学员培训提供场所,也要配合师训部门与导师团为学员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在基地实践培训的过程中,导师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对学员的“言传身教”作用。

2.创新模式,科学管理

在培训中,我们采用了“导师+基地”的模式。每门学科由一位特级教师或名优教师作为首席导师,再挑选市、县名师、骨干教师3~5名,建立一个捆绑式的导师团,并把首席导师所在学校定为理论研修和实践培训的主要基地。在这个过程中,首席导师和师训机构教师不但负责对学员的理论引导,更负责落实学员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促进培训实效。为确保培训取得成功,培训工程建立了由县教育局领导、县师资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主管,首席导师分班组织实施和学员所在学校有力配合的培训管理机制。教育局明确规定导师在培训期间不得外出,全力以赴地投身到“苗子工程”的培训中去,并规定了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方法与奖励办法。

3.精设课程,因材施教

为了确保培训实效,我们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设置了由职业素养类、专业知识类和专业技能类三大模块构成的集群课程,强调前瞻性、实用性、针对性、精炼性和研修性的原则。力争经过三年培训,使学员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得以较大幅度地提升,达到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为学者型名师培养奠定基础。为了激发学员的思维,调动学员的主动性,“苗子工程”中每个学科的学员都在10人上下,这充分保证了每个学员都可以得到导师的专门指导。导师可以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来制订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学员也可获得足够的请教时间和机会,并且可以和导师面对面、全方位地进行交流。

4.抓实过程,注重实效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理论引领—观摩学习—实践反思—教学展示”的培训流程。每次培训,学员都先听导师的示范课或讲座,了解各种课型的教学步骤,接着观看教学录像剖析教学案例,然后选择适当的内容分组上诊断课。在自行实践时,导师要求学员按学习小组集体备课,独立制作课件,抓阄上课。课后进行诊断分析,继续上提高课,最后集体讨论,分析小结。在培训的同时,考核也贯穿其中。学员完成全部培训内容和规定学时的学习后,才有资格参加考核。考核采用县、校两级联合的方式进行,按照考核办法,每位学员必须完成发展规划、课堂展示、教学设计、教研论文、读书报告以及岗位实践考评等规定的八项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发给相应学时的学分。

(三)开展“2+1”工程,优化中高级教师素质

为了帮助中高级职称教师突破“高原期现象”, 促进中高级职称教师在专业上的再发展,从而发挥中高级教师的中坚引领作用,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师资现代化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县师资建设的实际需求,在总结“五个一”工程的基础上,宁海县教育局对中小幼在职在编的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实施了更切合他们需求和教学实际的素质优化“2+1”工程。

1.制订方案,厘清思路

在正确研判当前教育形势和教师培训需求的情况下,2010年8月宁海县教育局制订了《宁海县教师素质优化“2+1”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规定,从2010学年起对中、高级职称教师实施为期三年的素质优化“2+1”工程。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广大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能力素质进一步优化,真正成为我县教育的优质群体和中坚力量。素质优化“2+1”工程培训与考评的内容包括:(1)教学展示;(2)业务测试;(3)试题编制;(4)课件制作;(5)研训案例。以上(1)(5)两项为每学年必修课程,(2)(3)(4)三项为每学年选修一项,即每学年各学段教师两项必修、一项加修,简称“2+1”工程。培训方案以学年为单位组织实施。

2.构建体系,强化管理

为了确保“2+1”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构建了县级、乡镇和校本培训学校为一体的三级培训管理体系,其中县教育局成立了中高级教师素质优化“2+1”工程培训考评委员会,负责对该项工程的实施与考核。县教育局考评委员会由人事科、基础教育科、成职教科、计划财务科、纪检及教研和师训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由教育局局长任主任,分管局长任常务副主任,成员9~11人,考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人事科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和常务副主任。镇乡、直属学校考评委员会由四所中心学校的主要领导和直属学校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成员3~5人,由镇乡教办主任、校长担任主任。三级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3.分项实施,规范有序

“2+1”工程的培训按照统筹协调、分项实施的原则进行,同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课堂研习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相结合、案例研讨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等多种方式。(1)教学展示:以校(园)本、区域研训为载体,学员认真解读教材、研究教法,然后制订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实践,重视学员教学设计和课堂执教能力的提升。(2)业务测试:以指定培训教材为主,并紧扣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研讨,形式以集中辅导和个人自修自练为主,然后进行统一闭卷测试,测试内容主要为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教育教学实例的分析评价两大部分,两者分值各占50%。(3)试题编制培训:以区域、校(园)本研训和教研组研讨等形式进行,内容主要为平时作业精选和试卷科学编制两大块。(4)课件制作培训:以区域、校(园)本研训、教研组研讨及个人自修自练等形式进行,通过举办课件制作培训班,使学员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5)研训案例培训:以区域、校(园)本研训及教研组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进行,使学员明确研训、教学案例的作用与意义,掌握撰写案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并从中得到启迪与提升。

4.多元考核,确保实效

“2+1”工程制订了科学灵活的考核奖励机制。第一,学分奖励:课堂展示、业务能力测试、试题编制、课件制作、研训案例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其中,一等奖得10学分,二等奖得7学分,三等奖得5学分,校(镇)级获奖得4学分,参与者得2学分。第二,县教育局专门设立了教师素质优化“2+1”工程专项资金,在每年教师节期间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优胜教师和最佳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教师个人按各项所得总学分多少设立综合考评一、二、三等奖,县级综合获奖面控制在参与教师总数的10%左右;最佳组织奖以校为单位,由县统一全面考评。第三,教师素质优化“2+1”工程的考核结果与“县年度学校和谐科学发展千分制”考核挂钩,与教师奖金、评优、评先挂钩,业务测试位居学科全县后20%的教师当年不得评为业务考核优秀和先进工作者。

三、实践成效分析

通过“123”工程、“苗子工程”和“2+1”工程三大师训工程的实施,我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实施“123”工程、“苗子”工程和“2+1”工程之后,我县广大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升,进而助推了全县师资的专业化发展进程。新教师不仅顺利融入了新的教育环境,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而且在师德观念上对本职工作有了更新的价值取向,兢兢业业,为人师表。通过首席导师制下培养出来的优秀“苗子”教师已经在校本研修和区域研训共同体的平台上起到了展示和辐射的作用,正成为其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一颗颗新星。而“2+1”优化工程培训帮助许多中高级教师冲出了职业“高原期”,进入了职业发展的新轨道,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二)构建了教师终身发展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构建了教师终身发展的一体化培养模式。每个环节对应教师成长的一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培养对策。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三)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资源

经过几年的培训实践与探索,我县在构建了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着力开发了具有本县特色的文本培训资源,如《走向明天》《爱满天下》《幼儿教师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集》《教学简笔画》《手工制作》《歌曲弹唱100首》《教师自制教玩具精编》等专门培训教材。这些教材切合教师实际,对教师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认为“实在、实用”,能解决实际问题。上级领导对我县自编的系列培训教材也都十分赞肯。

(四)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培训取得实际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监控。评价涉及三个层面:其一,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进行评价,我们教师进修学校每举办一期培训班,均组织学员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培训机构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的组织服务工作等;其二,对培训者进行评价,评价涉及组班教师的服务管理工作、讲课教师的讲课内容、讲课方式、课堂效果以及改进意见等;其三,对参训者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员的学习态度、出勤、作业及提升变化等,评价方式有学员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领导评价等。当然,这个评价体系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逐步建立起以评促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建立了一支稳定强大的教师培养团队

稳定强大的教师培训队伍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在几年的培训过程中,我县逐步建成了一支稳定强大的教师培养团队。以县教师进修为龙头,以各学科名师特级教师为骨干,以任职学校为阵地,形成了结构完整、上通下达的教师培训系统。这个系统不但在具体的培训项目中能够迅速地组织实施,而且能够对日常的区域研训和校本研训也起到督促、指导的作用。同时,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建立了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导师团和专题授课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建立为我县教师培训的长期有序、有效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师培训工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V eraW an g
导师榜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