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评价柴芩疏清颗粒治疗GERD(肝胃郁热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服用柴芩疏清颗粒,每日1剂,同时服用兰索拉唑胶囊,每次15mg,每日2次,疗程为4周。对照组:只服用兰索拉唑胶囊,每次15mg,每日2次,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指标、胃镜结果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胃镜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的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舒清颗粒能明显改善GERD(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PPI治疗该病的胃镜疗效。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柴芩疏清颗粒;兰索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食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常见临床表现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嗳气、上腹胀、咽下困难等为特点。长期的GERD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不仅可引起食管出血或穿孔、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食管内并发症,而且常常能引起一些食管外症状如咽炎、吸入性肺炎、哮喘等。该病治疗颇为棘手,本人采用自拟方——柴芩疏清颗粒联合兰索拉唑胶囊治疗GERD(肝胃郁热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所观察的64例病例均来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我院消化科门诊,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确诊为食管远段破损糜烂的GERD,即反流性食管炎(RE),且中医辨证属于肝胃郁热证。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将64例受试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1.2 诊断标准[1]
1. 2.1 西医诊断标准:
(1)GERD的主要症状为烧心、反酸等。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症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如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中异物感、吞咽困难等。
(2)GERD的内镜诊断及分级(见表1)
1.2.2 中医辨证标准:⑴主症:①反酸;②嘈杂;③胸骨后灼痛;④两胁胀痛。⑵次症:①心烦;②易怒;③口干口苦;④大便秘结。舌脉象:舌质红,舌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①经西医诊断标准确定为反流性食管炎(即内镜下食管远端有黏膜破损的GERD)者;②中医辨证属于肝胃郁热证者;③年龄18~65岁;④同意本研究并接受胃镜随访者。
1.3.2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上消化道疾病者,如贲门癌、Barrett食管、胃腺体萎缩、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出血者、糖尿病及哮喘等病;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或已知对本研究中药成分及兰索拉唑过敏者;⑤需要同时应用可能影响药品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药物者;⑥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入选的其他情况。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要求:抬高床头15~20cm,睡前3h避免进食;戒除烟酒;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饱食、便秘、紧束腰带等;避免进食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咖啡、洋葱、辣椒等)。
治疗组:服用柴芩舒清颗粒(柴胡6g、黄芩10g、香附10g、麸炒枳壳6g、姜半夏9g、郁金10g、白芍10g、甘草3g)(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剂,分为2份,早晚各冲服1份。同时服用兰索拉唑胶囊(由我院制药厂生产)每次15mg,每日2次,疗程为4周。对照组:只服用兰索拉唑胶囊(药品生产同上),每次15mg,每日2次,疗程为4周。
1.5 疗效评定标准
1.5.1 胃镜疗效评价标准[2]:①治愈:胃镜复查食管病灶恢复正常(0分);②显效:胃镜复查食管病灶明显好转或改善,胃镜积分减少2级(2分);③有效:胃镜复查食管病灶有所好转或改善,胃镜积分减少1级(1分);④无效:胃镜复查食管病灶未见好转或加重,胃镜积分无减少甚至增加。
1.5.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⑴中医证候(症状量化分级)(见表2)
⑵中医证候疗效判定采用积分比法: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
1.5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②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70%,<95%;③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疗效指数≥30%,<70%;④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疗效指数<30%。
1.6 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粪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心电图,以评价观察药物的安全性。
1.7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观察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所有假设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4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中途失访,未能完成临床试验,未作统计。治疗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2564岁,平均48.10±10.60岁,病程最短4(月),最长38(月),平均21.42±9.86;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363岁,平均48.47±10.57岁,病程最短5(月),最长42(月),平均22.50±10.19。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分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胃镜疗效比较
由表3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胃镜分级比较经非参数检验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按胃镜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31例治愈23例,治愈率74.19%;对照组30例治愈16例,治愈率53.33%。由表3可知,治疗后两组胃镜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中医疗效比较
2.3.1 中医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4)
由表4可知,治疗前两组各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比较,其中在“嘈杂、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及大便干结”等症状积分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表明在改善患者上述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对于“反酸、胸骨后灼痛”两主症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5)
由表5可知,治疗前两组间证候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6)
由表9可知,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治愈率为45.16%,总疗效为96.77%;对照组中医证候的治愈率为3.33%,总疗效为93.33%。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的分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4 安全性指标观察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两组所用治疗药物安全可靠。
3 讨论
GERD属西医病名,从其临床表现看,和某些中医病名如“胃痛”、“反酸”、“嘈杂”等有相近之处,本病的病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胆脾肺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本病常见证型有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痰湿内阻证及气虚血瘀证,而临床中肝胃郁热证最为常见。柴芩舒清颗粒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自拟方,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黄芩清热解毒燥湿,共为君药;香附、麸炒枳壳、姜半夏助柴胡疏肝解郁,和胃止痛,郁金既助柴胡疏肝解郁,又助黄芩清肝经郁热,共为臣药;白芍既缓急止痛,又能敛肝,防疏肝太过,甘草既清热解毒,又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可奏疏肝和胃,清热解毒之功效。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无论是在胃镜疗效方面,还是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军优于对照组。
GERD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疾病,缺少有效的根治手段,西医确切的治疗药物为PPI,治疗本病远期疗效也不是很理想,停药后容易复发。而且长期服用PPI会导致多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引起低镁血症、骨折、难辨梭菌感染、肺炎、胃癌风险、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症等,并影响氯吡格雷等药物的治疗安全性[3]。中医药由于毒副作用较轻,在治疗慢性病方面虽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中药煎剂又费时费力且口感欠佳,患者依从性差,而且疗效受中药饮片产地、煎煮方法等影响较大,因此难以客观评价中药治疗效果。本研究选用中药颗粒制剂,客观评价了柴芩舒清颗粒治疗GERD(肝胃郁热证)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50~1552.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8~129.
[3] 黄瑾,刘正跃,田泾.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0):1648~1651.
作者简介:
赵文(1975~),男,临床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