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
摘 要 为了适应快速多变的外部环境,员工保持适度的危机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华为公司成长发展的基因——危机感的解译为引子,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转制科研院所优惠政策变化、装备供应体制变革、系统内部竞争加剧四个方面,分析了国企科研生产单位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最后从工作例会内容、主题教育活动、推行标杆管理、实施非公开化绩效考核排名、开展挫折亲验活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激发员工危机意识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国企科研生产单位 企业文化 危机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古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至理名言,今有“温水煮青蛙、野猪磨牙”的通俗故事。这些都在时刻提醒我们:要有危机感。
一、华为公司——在危机感中发展壮大
(一)重温《华为的冬天》。
在华为2000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华为之父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
在这篇文章中,任正非用沧桑和忧郁的笔调写到:“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长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10年。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任正非每时每刻都危机感沉重,又每时每刻坚忍能熬的双重心态。他不失时机地反复提醒“华为人”:我们正处在别人的挑战之中,如果我们不能应付这些挑战,我们将失去现在的一切。华为就是在这样的危机与忧患意识中一步步走向强大。
(二)华为的今天。
《华为的冬天》发表后不久,网络经济破裂,全世界的网络企业哀鸿遍野,网站死掉90%。华为作为一家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曾一度受到影响,但由于提前有所准备,还是好过预期地度过了这次全球危机,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华为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该年度其全球销售收入2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净利润15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40%至250亿元。过去8年,华为的复合增长率为30%左右,未来3到5年,预计增长率仍然能达到10%。截至目前,华为已经成功跻身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距离领先者爱立信的354亿美元年收入只有一步之遥。这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毫无背景的民营企业,我们无法不对它产生敬意。
(三)华为的冬天过去了吗。
近几年,在全球电信业增速乏力,国内运营商网络市场接近饱和的背景下,华为传统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在过去的2012年,华为不论是以产品线计算,还是以地区计算,不可否认都实现了增长,但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安全报告,仍然是华为遭遇的一场不小的波折。美国国会最近通过的最新IT法案,更是规定美国政府部门购买中国信息技术系统前,需要进行网络安全评估,这被认为是华为美国事件的进一步升级。
此外,华为业务转型也面临新的挑战。以终端业务为例,自2012年年初在美国CES电子消费展上展示其首款高端智能手机Ascend P1以来,这家从B2B转型B2B2C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在品牌建设上举棋不定。目前,搭配华为海思四核处理器的智能手机Ascend D quad,号称“全球最快”。终端业务CEO余承东表示,“我们的品牌不是最强的,但希望我们的产品是最强的。”但他也深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在硬件方面做到第一还远远不够。华为想要在消费者市场站稳脚跟,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B2C的品牌建设问题,而这亦被习惯低调的“华为人”当成了华为终端发展的最大障碍。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在B2B领域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其运营商客户心中,但在B2C领域,消费者对华为的认知还基本是空白。据凤凰科技了解,内地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有的甚至把华为公司当做了山寨机厂商。余承东的一条关于华为终端是否要取消“华为”品牌的微博引发了大量讨论。余承东称,“我原来一直坚持的意见是手机终端上继续叫华为名字,但在公司内品牌讨论会上,大伙几乎一边倒地都建议不要叫华为,大伙都说华为是B2B品牌,不利于面向最终消费者,担心品牌杀不出来” 。这实际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华为在消费者市场的品牌困境。
在任正非的心中,华为的冬天永远也不会过去。实际上,企业面临即将来临的冬天,或者处在严冬之中,这是一种常态,只是身在其中是否感知罢了。我们相信,只要“华为人”认为冬天还未过去,华为的红旗一定可以打得更久,一定会更加鲜艳。
二、我们是否也问过自己
了解了华为的强大,认真读过《华为的冬天》之后,一颗轻松的心突然沉重起来,不禁要问:我们单位是否也面临着危机,自己是否也处在危机之中?
(一)问单位。
我们单位的传统业务是不是能够维持?我们新的市场方向在哪里,能否尽快开拓?
我们单位的产品、技术、价格、质量、效率与同行比起来,有优势吗?如果这个领域放开,我们是否能和别人竞争?
(二)问自己。
在这个单位,在这个岗位上,当前的自己做的到底怎么样?
不久的将来,如果单位订单减少、效益下降、饭碗不保时,我们个人能否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上立足?
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在上述问题的答案面前我们还能悠然自得,那说明危机真的正在向我们走来。
三、国企科研生产单位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央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国家对军队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高技术装备的投入给我们带来了重大机遇。然而,一些潜在的、现实的挑战需要我们直接面对。
(一)国家事业单位改革——铁饭碗终将被砸碎。
尽管单位名义上早已经转制为企业化经营,但由于体制原因,“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在员工的思想里却根深蹄固,总有这样一种认识,“即使单位效益不好,解散了,我们这些老员工是事业编制,国家不能不管。”然而现实情况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并给出了时间表,《意见》指出“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要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试想,这些现在还戴着事业单位帽子的单位都将如此,我们以后的铁饭碗又会在哪里?
(二)转制科研院所优惠政策在减少——我们将不再是正室生的孩子。
为了鼓励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科研机构转制改革,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资委等国家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如《关于延长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的决定》、《关于继续执行<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政策给国有转制科研院所在税收和利润上缴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优惠,但这些优惠政策要么即将到期、要么随时可能终止,我们受到国家特殊照顾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
(三)装备供应体制变革——利润会越来越薄。
从国际经验来看,装备竞争性供应是大势所趋,现阶段,美军采购项目招标中,95%的项目采用竞争方式。为了确保军队装备采购工作更加健康、阳光、经济、高效,我国也正在推进大规模的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改革。解放军总装备部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竞争性装备采购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精神,“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技术成熟的军选民用产品,将实行一定范围的公开招标和集中采购。对涉及国家安全和军队机密、投资较大、技术专用性较强、仅有少数合格承研承制承修单位、且影响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建设的装备采购项目,将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评审确认等方式实行有限竞争”。目前,中国已有400多家高科技民企获得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资格或通过初审;中国海军于2010年率先启动了全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试点,新设立了装备采购中心、装备招标中心和装备合同监管部,以提高装备采购的质量与效率;解放军总装备部也于2011年正式新成立了装备采购审计中心和装备采购评价中心,以提升装备采购的科学化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益。在国家利益面前,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小算盘”而对中央决策说三道四,只能“舍小我、成大我”。
(四)系统内部竞争加剧——自己的领地可能被兄弟夺走。
《关于加强竞争性装备采购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仅有少数合格承研承制承修单位、将采取有限竞争方式确定供应商”,这意味着原来指派性的科研生产任务下达方式将会改变,我们固有的业务领域有可能被外来者抢去;加之现在各兄弟单位面临着考核排名的压力,单位内部员工也存在和兄弟单位攀比的现象,各单位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能耐”,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将成为常态。
四、激发员工危机意识的几点建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单位生存发展面临的危机,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员工,遗憾的是,不少人还没意识到危机就在身边。所以,唤醒员工的危机意识,让我们的神经紧张起来,进而改变工作状态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激发员工危机意识的建议:
(一)结合工作例会,经常进行“形势、任务、要求” 分析。
不知道形势,就不会有危机感;不了解任务,就没有工作目标;不清楚要求,就没有工作标准。65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共中央会议上做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报告,这篇长达万言、令国内外革命人民欢呼、国内外反动派发抖的战斗檄文,把形势、任务、要求阐述的非常全面、具体、通俗,从而把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革命积极性调动起来,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实际上,建国后,“形势、任务”分析会也是经常召开的,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作《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现在每年年底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都是中央高层进行的此类工作会议,所有这些都表明“形势、任务”分析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单位一年之中也会召开类似的会议,但往往召开的范围还不够广、召开的次数还不够多、讨论的问题还不够集中深入。因此,建议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在全员范围内,特别是在基层班组召开一次这样的会议,让最基层的员工知道单位最新的处境、国家政策的变化,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工作要求,只有这样,单位的每一个细胞才会紧张起来。
(二)结合培训和读书活动,深入开展“倒下的巨人”主题教育。
近现代史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都有轰然倒下的例子。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并列两超的大国苏联,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是胶片界老大、拥有130年历史、长期领跑世界胶片业的柯达公司,今年2月份申请了破产保护;在中国,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巨人集团、三鹿乳业、南方证券、东星航空……,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改革开放30余年来,曾经被用作MBA案例的中国优秀企业,现在已经几乎倒下了80%,毫无例外,这些“巨人”倒下之前都是风光无限。一个个倒下的的巨人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索,建议单位深入开展这方面的读书教育活动,在此推荐吉姆·柯林斯的新作《好公司如何陷落》以馐大家;单位甚至还可以考虑邀请传媒人士(在校大学生)摄制一部“破产后”的微电影,勾画一下单位解散后我们的生活图景。
(三)在单位内部实行和兄弟单位比的“标杆管理”。
什么是母校?母校就是那所“自己可以随便骂,但坚决不准外人骂”的那所学校。套用到自己的单位,工作单位就是“自己可以发牢骚,但不准外人对它发牢骚”的那个单位。这些通俗的流行语,反映了人们这样一种心理:恨铁不成钢、家丑不外扬。在各行各业,一般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历史和荣耀,遗憾的是不少人却只记住了自己单位曾经的辉煌;实际上,心里清楚自己现在到底怎么样,比仅仅记住那个荣耀历史重要得多。在外边谈起自己的单位,可以张口荣誉、闭口地位;但在单位内,有必要认真和兄弟单位比一比,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现在这个社会,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 建议在单位内部,对系统年度考核排名、产值、项目经费、利润、成本控制、专利、获奖、人才队伍、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和兄弟单位比一比,和以前的数据比一比,究竟是有所进步,还是退步了?
(四)实行非公开化的“绩效考核排名”。
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人一般都有自我估计过高的倾向。同时,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文化和“老好人”思想,很多考核只评优不评差。如此,不少员工很多时候自我感觉良好,又没有人指出其不足。当然,相互之间道不足、搞批评也不值得提倡,正如任正非所言,“公开批判容易伤了和气、产生火气、容易制造矛盾,不利于团结协作,所以华为提倡自我批判”。 但心理学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心理,开展自我批判是很难的。因此,建议单位开展非公开化的“绩效考核排名”,简言之,就是以班组为单元,组织班组里的员工两两比较打分,或者交替强制排名(最好、最差,次好、次差……),最终把班组里员工工作表现的好坏排个顺序出来,然后只把每个员工自己在班组里的排名位置反馈给他,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尊,排名靠后对自己更有触动。
(五)有意识地开展“挫折亲验”活动。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经历,个中心酸是难有深刻体会的。开展教育读书活动,形势宣讲活动,毕竟都是文字性、音像类材料,有时会让人觉得危机离我们很远。因此建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挫折亲验”活动,特别是对与客户接触少的员工,可以把他们带到外场,让他们亲身经历单位存在的危机。例如,在争取项目合同时,可以让这些员工同去,让他们在竞标现场感受竞争是多么激烈;在产品售后维护阶段,让这些人前往,看看我们的产品是否有因质量问题而遭到抱怨的情形;在回款阶段,让这些人随同,听听是否有因质量、进度回款艰难、影响以后项目合同的签订。相信这些挫折经历,会激发员工的危机感、促使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去消除这些危机,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R].深圳: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13.
[2]刘晓婧. 美国新法案:限制购买中国IT产品[EB/OL].http://world.gmw.cn/2013-03/29/content_7156227.htm,2013,3,29-2013,6,19.
[3]王鹏. 华为终端的野心:布局“软实力”求解低利润困局[EB/OL]. http://tech.ifeng.com/telecom/detail_2012_05/14/14503307_0.shtml,2012,5,14-2013,6,19.
[4]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EB/OL]. http://www.gov.cn/jrzg/2012-04/16/content_2114526.htm,2012,4,16-2013,6,19.
[5]罗伦. 近八成MBA案例中国企业倒下,陷入负竞争力怪圈[EB/OL]. http://news.hexun.com/2011-12-27/136695689.html,2011,11,27-2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