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轩
摘 要 本文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校园悲剧出发,指出大学生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总结了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自我认知在、情绪、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心理等五方面的问题,还分析了产生的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体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防范大学生心理问题保卫工作中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障碍 成因 保卫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2010级研究生黄洋离开了人世。警方找到病源饮用水遭投毒,有重大嫌疑竟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林某。
一波尚未平息,数波已接连漾起。国内多所高校连续发生多起暴力伤人案件。
16日21时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袁某刺死室友蒋某。案件起因竟是因为蒋某回寝室时敲门、正在玩游戏的袁某没有及时开门而导致两人口角和肢体冲突,袁某抓起一把水果刀刺向蒋某胸部致其死亡。
17日晚,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该校学生符某持水果刀将在该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刺伤,目前已被警方控制。
近年来,发生了许多诸如此类、骇人听闻的校园悲剧。象牙塔下,‘“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净土和文明殿堂却发生如此让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案件!这些暴力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高校保卫部门应在应对和防范此类事件中有所作为。
一、高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国内高校大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在大学生群体上存在的心理问题分归类析如下:
(一)自我认知障碍。
一是自傲。部分学生成绩优秀或家庭环境优越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二是自卑。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学习、出身缺乏自信。三是虚荣心。不顾现实的条件,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追求面子上的好看。
(二)情绪障碍。
一是焦虑。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二是抑郁。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它常常与苦闷、不满、烦恼、困惑等情绪交织在一起。三是愤怒。当愤怒发生时,情绪不能自控,理性思维受阻,行为产生冲动。四是嫉妒。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不平、痛苦、愤怒。五是冷漠。凡事漠不关心、冷淡、退让。
(三)学习障碍。
学习动机缺乏,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好,出现考试焦虑等。
(四)人际交往障碍。
部分大学生性格孤僻,没有知心朋友,人际交往技能差,长期以往,形成心理障碍。
(五)恋爱心理障碍。
大学生易被恋爱与性问题所困扰,不能正确对待恋爱和处理恋爱中发生的问题,特别在恋爱受挫后,陷入悲痛之中,自暴自弃,荒废学业,产生极度的绝望感、孤独感,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分裂,有的产生过激动行为,报复他人,甚至自杀。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许多矛盾凸显,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一是贪污腐化、社会财富分配拉大、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二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色情文化、拜金文化、暴力文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肆意传播。三是学习上竞争加剧,就业与失业压力增大,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拉大。这些现象会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困惑,形成心理疾患。
(二)学校教育。
一是高校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高校扩招,学生个性化工作难度增加,对本应个性化管理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变成了批处理。三是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简单粗放。对由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暴力讳疾忌医,不愿将其向社会公开。在事后教育处理方式会用“开除”、“勒令退学”等简单手段处理问题学生。
(三)家庭环境。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源泉。家庭结构不健全、家庭经济实力不强、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不妥、父母自身素质不高、父母对孩子对期望不切实际等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不良作用。
(四)个体因素。
一是不良的个性特征。部份大学生有冷漠、依赖、自我为中心、不善交际、缺乏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控能力差、表现欲强等不良的性格特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心理上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甚至极端的行为。
二是适应性障碍。由于独立性较差,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适应使他们措手不及。
三是易受群体影响。部分大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人群影响和诱惑,加入不法团伙。
三、高校防范大学生心理问题保卫工作思路探讨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重要阶段,即心理断乳期。高校保卫工作要在确实防范和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上起到保障作用,要以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监控、应急反应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卫体系为抓手,建立防范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长效机制。
(一)以人为本,加强教育。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卫工作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一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心理调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处理、承受挫折、情绪自控等方面的教育;二是加强学生自知、自救、求助、互助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的培训教育;三是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四是开设大学生大学生生活规划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与高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形成合力。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与高校学生管理相结合。把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干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学生工作者时时刻刻、处处地地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动员全体教职员工都来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二)预防为主,协同应对。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卫工作要增强忧患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建立多种大学生心理危机排解和预防的渠道,可利用专家热线、心理咨询专刊、BBS论坛、网络咨询、心理健康材料、专家讲座、个别辅导等形式,防范和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
以大学生心理干预领导小组为核心,建立纵横结合、协同应对的网状联络结构。纵向上,从学校、学院、系别、班组、寝室要自上而下,成立沟通联系渠道。横向上,学校学工处、保卫处、校医院、后勤集团、宣传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密切协调配合。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结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及时防范和有效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或严重化。
(三)强化甄别,及时发现。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卫工作要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开展心理素质普查。为每个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和跟踪控制。对心理普查中发现可能存在严重心理困扰的学生,要主动进行心理访谈、评估鉴别和跟踪控制。
二是对重点关注对象进行排查。了解重点关注对象的学习、生活、情绪、行为等情况。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有以下几种类型:(1)有明显的外部精神刺激事件的人;(2)情绪低落、悲观抑郁、自卑者;(3)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交流者;(4)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如家庭破裂、缺乏温暖关爱者;(5)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信心,看问题消极者;(6)谈论自杀,有自杀暗示者。
三是建立访谈制度。学校通过直接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交谈或间接通过其同学交谈来了解其因学习、生活、情感方面的情况。
四是加强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利用学校保卫队伍和校卫队,加强寝室、花园、湖边及周边环境的日常巡逻,及时发现有异常行为的学生。
(四)加强监控,及时反馈。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卫工作要及时掌握陷入心理危机学生的变化信息,做好监控防范工作。
一是加强信息的收集工作。以学生寝室为单位,由寝室长兼任学生心理动态联络员。寝室长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状况,向辅导员汇报情况。宿舍管理员发现有个别情绪和行为特别异常的学生,如情绪非常低落、旷课、长期晚归等,要及时向学校汇报。院系辅导员主动观察了解学生心理危机的信息和反常现象。
二是加强信息反馈与分析工作。建立定期沟通反馈制度,以院系为单位,院系领导、辅导员、心理动态联络员、宿管员、学工处、心理咨询专家参加,召开定期和不定期会议。会议负责信息收集的登记、分析及应对措施的制定工作。
三是监测手段的提升。采用先进和科学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紧急危机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四是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学校及时保持与心理障碍学生家长的经常联系,将学生的情况经常通报给家长。
(五)建立机制,应急反应。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卫工作要在问题出现后,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理机制。
一是建立内部快速反应机制。院系、心理咨询中心、医院、保卫、学工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
二是建立外部协作网络。与校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建立联络与协作,若发现学生已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直接转介到校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作进一步的诊断和鉴定,进行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
三是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启动。一旦发现有自杀倾向或企图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应立即启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对其实行24小时有效监护。同时,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学校,共同采取监护措施。对自杀未遂的学生,应由院系辅导员等人陪同马上送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救治和安抚。
四是加强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处理现场,稳定同学情绪,防止谣言的肆意传播。
四、结束语
心病终需心药医。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教育领域重要的话题,已经形成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应该对大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教育、防范、引导和干预,帮助大学生减缓经济、学习、生活、情感、前途、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和障碍,防止大学生心理问题升级,避免校园悲剧的发生。
在新形势下,高校保卫部门要不断提升心理学理论素养,增加应对复杂问题的工作技能,及时监控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防范和化解悲剧的产生,为维护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保卫处)
参考文献:
[1]胡 凯.构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2]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4]李一兵,徐飞,许世甫.高校保卫工作防范大学生心理工作对策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