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13-04-29 11:08陈开春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运用多媒体阅读教学

陈开春

【关键词】多媒体 阅读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42-03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教学领域,为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情境中产生直观的感受,获得多元的认知渠道,丰富想象,发展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然而,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过犹不及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索。

一、小学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不当运用

多媒体能为课堂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现出来,丰富孩子们的体验。但是在课堂中如果不注意应用多媒体的方法,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将本该属于学生想象的内容和环节直接展现,反而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一)时机不当,偏离教学目标

想象是学生获得快乐体验的源泉,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根据创设的情境能产生丰富的想象。然而,如果教师过多强调多媒体的应用,忽略了学生直接阅读文本的环节,急于出示多媒体画面,反而使课文教学变得苍白,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只有眼睛参与的观看活动,偏离了教学方向。

例如,《三亚落日》一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品味语言魅力。一位教师在执教时,在学生根本还没有打开课本进行初读的情况下,就利用课件把“三亚落日”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这样确实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孩子们对形象、美妙的媒体情境先入为主,不太容易认真品读课文。可见,利用多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容质疑,但如果运用时机不当,非但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相反很容易造成偏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重要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活动,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文本能够产生不同的感悟。然而,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出示多媒体情境,那就是以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这样的课堂,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节课中,如果把影像播放移到学生解读之后,则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喧宾夺主,偏离教学重点

多媒体技术能够创造直观感性的课堂情境,丰富学生的体验,使课堂丰富多彩,灵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才是本质的追求。脱离了这样的目标,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偏离课堂教学的重点。

例如,教学《小鹰学飞》一课时,有位教师在上课时使用了事先制作的一个FLASH动画,动画做得很完美,把小鹰学飞的整个过程都展示了出来,简直是一个优秀的动画片。但在教学中老师却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将课上成了多媒体展示课,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

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我们不能迷失方向,而应该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课件只要突出重点就行了,这样才能发挥课件的最大功效。对于《小鹰学飞》这一课,其实我们只要给学生演示“雏鹰学飞”的真实镜头就行了,学生就能够体验到雏鹰学飞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才能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三)流于形式,偏离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老师是为了课件而应用课件,使用的课件制作精美,堪称经典,但很多课件实质上只是流于形式,课堂上利用这些课件,反而会造成偏离教学内容。

例如,在上《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课文第二段主要描述蝴蝶翩翩飞过的场景。其实,这段文字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用词的准确。“飞过花丛、穿过小溪、越过树林、赶到山谷”,展现了词语搭配的艺术。然而有位教师却画蛇添足地展示了一个动画情境,偏离教学的内容,还影响了学生对作者用词的品味。

二、多媒体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任何教学手段,只有经过合理使用,才可能较好地发挥它的功效。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活动,关键要看教学的需要,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多媒体技术能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通过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动画等手段融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教学活动过程更生动、更活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妙用多媒体技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动画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喜欢动画的特点,根据课文教学的需要创设动画情境,丰富他们的直观体验,激发兴趣。例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动画呈现给学生:“正午,在一片庄稼地里,一位农民正在抡起锄头耕种,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也照着这位农民,于是大颗大颗的汗珠从农民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这个动画基本上表达了这一首诗的内容,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动画表达的意思,让学生对诗的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出示这一首诗的内容给学生,这样图文结合,诗句和图相对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音乐创设情境。音乐虽然是无形的,但音乐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音乐创设情境,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月光曲》时,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以课文的插图作为音乐的背景,徐徐展开,同时配上教师的范读,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这一环节结束后,笔者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孩子们还沉浸在音乐中,都说好听。“那你们知道作曲者吗?”这样引入到课文主角贝多芬上来。前面的这段旋律与本文有什么关系呢?贝多芬又是怎么创作出这么好听的曲子呢?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探究的动力,激发了兴趣,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二)拓展内容

由于受认知和经验的制约,小学生在解读课文时往往思维很难深入,再加上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所以在阅读时很容易受到生活积淀和知识积累的局限,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有一定困难。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对此,在文本阅读时,可以根据需要,增添必要的素材,丰富文本,引导孩子们阅读,可以采用补充、延伸等方式来增补信息、烘托气氛、营造意境。

1补充。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在阅读过程中难以产生对文本的共鸣。对此,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增添相应的材料,使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引导和丰富他们的思维。例如,在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笔者在孩子们阅读体验课文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补充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展示了相关的图片。这些内容是课本上所没有的,补充以后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生命的意义。

2延伸。优秀的文章往往都内涵丰富,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获得快乐的阅读体验。然而,小学生因为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很难产生丰富的体验。为了拓展他们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孩子们体会课文情感。例如,在学习《搭石》一文时,很多孩子都没有见过搭石的情景,因此也很难拓展搭石蕴含的丰富内涵。为此,笔者找了几张这样的图片:一条缓缓的小溪,中间有几块平整的石块,人们轻快敏捷地踩在石块上。这样的图片为孩子们创设了阅读理解的情境,丰富了他们的认识,使课文的解读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三)化繁复为简单

什么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呢?在阅读中学生遇到了障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就是难点,也许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地方,对于小学生就是难点,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使用多媒体化繁为简,帮助孩子们突破难点。

1直观演示,扫除理解障碍。小学生年龄小,对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感知少,因此很难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帮助他们理解。例如《观潮》这篇课文,对潮来时的汹涌、磅礴气势,学生很难有那种亲身经历的体会,于是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了钱江潮的一段录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潮水的壮观雄伟,那声音、气势如同山崩地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比之前深入了。在教学一年级的拼音时,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拼音的发音要领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一年级的小孩既不知道口腔中哪儿是硬腭,哪儿是软腭,也不知道哪儿是上齿龈,哪儿是下齿龈,教学时纯粹讲解发音要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作用不大。于是笔者根据拼音的发音规律,制作了一系列口腔纵剖面的发音动画。例如教学翘舌音zh,就制作一个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的纵剖面的发音动画,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找准发音的位置和感觉,通过多次的练习,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发音的要领,从而顺利突破难点。

2声画并茂,领会文字意境。小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而多媒体可以创造生动、直观的形象,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观体现,然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思维的效率。如《月光曲》一课的第九段描述了《月光曲》的旋律,要让学生感受曲子的意境,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能使学生充分感受这段文字描述的意境,在学生读了这段之后,用多媒体播放以《月光曲》的三节乐段为背景音乐的配乐朗读,同时配上相对应的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了哪几个画面?

生:“海上升明月”“月过云端,薄纱遮面”“月光如练,风起云涌,波涛翻滚”等画面。

师:在你看到这三个画面时,听到的旋律是怎样变化的?

生:开始琴声比较轻比较慢,后来慢慢变响起来,最后就很响也很快了。

生:感觉开始是轻松舒缓的,后来是坚强有力的,最后就变得高昂激荡……

师:你们真棒!听出了《月光曲》的旋律变化,描述出了《月光曲》所表达的意境。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现了文字描述的情境,音乐使孩子们获得了真切的体验,突破了过于抽象的文本阅读难点。

3利用录像,唤起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到,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活动。因此课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理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情感体验。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对其感受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借助多媒体,能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梅花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以梅花寄托外祖父热爱祖国之情,笔者是这样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首先,学生粗读课文,把握文本大意,初步感受文本的情感境界。接着应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还原外祖父赠墨梅图的教学情境,获得直观的体验。然后,学生在情感积累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播放MTV《我的中国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体验海外华人身在异国他乡,却有一颗浓浓的爱国之心。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起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与文本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丰富孩子们的阅读体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责编 黄鸿业)

猜你喜欢
运用多媒体阅读教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