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秋娅
摘 要:高校校风、教风与学风是影响教育质量提高、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因素。而国际教育思潮与国际一流高校、社会舆论环境与社会风气、高校政风与政策导向、校园文化氛围与文化历史积淀都会影响到大学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探索优化的策略途径,为良好校风、教风与学风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校风 教风 学风 优化 影响 途径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而校风、教风与学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优化高校的校风、教风与学风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校风、教风与学风的辩证关系
校风是指一所高校的风气。它是一所高校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和倾向,是这所高校的总体风尚。它包括学校领导和机关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它是高校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具有传承性,还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
教风是指教师的教学风气。它是一所高校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作风,是教师道德风尚、科学文化水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和倾向,是这所学校教师总体的风格。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等,是高校培养学生、提高质量的一个决定性重要因素,是一所高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学风是一所高校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统一体,成为一所高校的特质和风貌。其中,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风对教风和学风具有导向和约束作用,校风就像风向标,校风不正,教风和学风在其作用下就会偏离方向。同时,教风和学风具有相对独立性,反过来又影响和作用着校风;教风是校风的基础,是前提,是良好学风的根基和导向。有什么样的教风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风。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就无从保证,因此教师的教风对学生学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风是关键、是根本。学风不正,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无法很好完成,也就难以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风的相对独立性最弱,极易受校风和教风的影响。所以,校风、教风与学风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通过校风显现出来,并共同发挥作用,决定着教育质量。但我们也要看到,校风、教风和学风又有其各自所指的特定内涵和外延。真正意义的校风建设并不仅仅是教风和学风的简单相加。教风和学风的共同好转,并不一定就能促进校风建设的全面发展。
影响高校校风、教风与学风的主要因素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而高等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加显现,高校也因此更加备受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也正因为如此,高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受到国际的、国内的、行业的、高校内部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如下主要因素:
1.国际教育思潮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从参观学习到国际会议,从合作研究到学术休假,不断为教师走出国门创造机会。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利用网络便可知晓国际上的高等教育形势、办学理念乃至各种教育思潮,国际教育思潮与国际一流大学对高校校风的影响越来越大。
2.社会舆论环境与社会风气的影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使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但社会中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着一些师生的价值取向,使得个别教师整天为名利奔忙,成为“走穴教授”“飞人教授”;个别学生受社会上金钱至上风气的影响,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追名牌、图享乐、怕吃苦、懒学习。再加上社会舆论环境鱼龙混杂,更造成了部分师生思想的混乱,严重影响着校风、教风与学风的建设。
3.高校政风与政策导向的影响
高校政风即管理作风。一所高校的政风,是一所高校的上层建筑,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规范着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与发展的内涵,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关乎学校的命运,而且更关乎人心的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学者说,管理也是生产力,是有一定道理的。管理科学,管理作风优良,可产生巨大动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潜力朝着既定目标奋进。管理作风不正,政策导向必然会出现偏差,激发出来的就不是正能量。特别是高校主要领导的政风,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和水平。
4.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影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没有一流的教师,不可能有一流的教育成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质决定了教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风和校风。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会带动学风,促进校风。如果教师只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而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导致教风不正。学生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的负面信息远比正面信息多,进而严重影响学风、校风。
5.校园文化氛围与文化历史积淀的影响
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高校,大学精神经久不衰,世代流传,在大学精神引领下的校风、教风与学风也不会轻易改变。像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脚踏实地,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像中国农业大学的“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激励着广大师生努力学习实践,终生奉献“三农”。
优化高校校风、教风与学风的策略途径
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就要在校风、教风与学风上下大功夫。优化校风、教风与学风是高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之路,因此要做到“五加强”“三落实”。
1.“五加强”
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利用学术年假、互换学生等方式,让师生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一流大学的校风、教风与学风,进而找准坐标和问题,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二是引进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等与我国高校合作,如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促进和推动我国高校的整体实力提升,促进校风、教风与学风的不断优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传承大学精神。一所高校是一部历史,记载和延续着这所高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的发展就是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培育和凝练大学精神,使之成为大学之魂和永远高扬的旗帜。通过搭建新平台、创建新载体,把高校优良的传统、优秀的作风传承下去。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风。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高校管理的水平。要建设一支素质高、讲正气、能力强、作风硬、勇创新、有活力的管理队伍,就须营造良好的政风,以政风带校风,推动学校的发展。一方面,在选人上要把好质量关,挑选作风正、能力强,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靠得住、具有研究生学历、年富力强的人员加入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依托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平台,有计划、有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政治品德素养。
加强大学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办校。现代大学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反映高校与政府关系的学校治理模式、制度规范及行为准则,是现代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制度建设是良好校风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强大学章程建设,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依法制定章程,依章程规定管理学校,营造有利于大师成长和创造型人才生存、发展的制度环境。二是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防止滥用职权,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习惯。三是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拒绝和减少学术事务中的行政手段和行政干预,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风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要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示范、以考核为手段,通过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打造品牌活动、建设教育基地等,形成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优良作风;通过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三落实”
领导班子认识到位、落实到位。人们常说领导的思路就是单位的出路。没有领导班子,特别是高校党政一把手对校风、教风与学风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就没有加强其建设的具体举措,更没有其优化的土壤与氛围,校风、教风与学风的优化就是一句空话。
监测督导措施落实到位。任何工作通过信息评价、反馈,形成正向激励或负向惩戒,评价结果受到激励或调整,就是动力,会使工作不断向希望的方向发展。评价就需要信息,就需要监测。要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通过校长信箱、定期意见征询及指标监测来把握“三风”发展态势,及时消除影响“三风”的负面因素和隐患。
激励机制落实到位。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弘扬优良教风、学风的多种形式—管理的、精神的、物质的等。同时还要落实机制,要旗帜鲜明地扬善去恶,使教风、学风的优化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对优良教风、学风建设中呈现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要积极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并予以一定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不正之风、歪风邪气,要按照制度规范敢抓、敢管。
对高校校风、教风与学风优化途径的探索,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曾为之付出努力。我们今天的探索,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 4号.
[2]2011年12月2日,教育部以教技〔2011〕1号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3]教育部以教技〔2011〕1号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4] 王振友,赵星.当前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对策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5]以党风建设引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
[6]姚洪运.高校教风、学风与校风的关系 [J].理论学习,2007,(12).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