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013-04-29 02:14王振西
大观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开放性创新能力教学内容

王振西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一、 创设多向交流的教学氛围是创新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对一的交往形式,把学生带到一个预定的圈子,求得统一答案。这一种教师主宰一切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既有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一种融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小组讨论等为一体的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掌握知识,学会质疑、争辩、评价,使他们能够在一种自信、成功、创新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发展。然而要营造这样的氛围,关键是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

二、 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是创新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内容较少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服务,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教师如何可以创造性地去促进学生探究性的学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能引发学生创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与因素,补充创新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多设计以问题情境为特征,以问题解决过程为重点,以非常规、非常式推理,以开放性为主的内容。尽量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性、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选择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等等。

1.设计以问题情境为主的内容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旧知有联系,使学生用可能去思索探索;但也有一部份是未知的,使学生认识到旧知不够用,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能,口预言而未得”的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探新问题的积极性。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故事情景: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猴王做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准备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丙三块。满足了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的那么公平。

教师把学生带到这样一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迫切想知道新知,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除了可设计以上故事境外,根据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还可以设计一些诸如活动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情境中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自己身边的事。这样的内容,学生才会乐这,爱学,才能去创新。

2.设计以问题解决过程为重点的内容

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创新的重点。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的构建过冲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设计,才恩呢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过程的创造性的成份。如,教学“小数性质”中的例1“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时,教师先板书:1、1、1,问三个1相等吗?显然是相等的。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显然是不相等的,怎样才能使它们相等呢?富有开放性、趣味性的提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不断涌现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可在1/10/100三个数后面分别添上元、角、分,使它们相等。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设计了让学生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的内容。学生在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在相等→不相等→相等的变化学习过程中不断迸发出创造的火化。教学内容如此呈现,使教学情境千回百转,真可谓匠心独具。

3.设计非常规、非形式推理和开放性的问题、

传统的教材给学生训练的绝大部分是题目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学生一旦碰到条件不足或多余。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就会束手无策。而非常规、非形式推理的开放性问题的特点是条件对结论而言不分。结论未定或求知,从而有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他们提供了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探索、去创新。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非常规的开放性问题,引导他们多思多问,教会他关于打破常规去分析、去思考,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设计让学生动手实践和交流的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数学。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悟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根据每次测量的方法写成求周长的算式,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到底哪种方法最简便?这样学生完全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只有这们大胆让学生尝试实践,学生主动性才得以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才能尝试成功的体验。

三、 运用探究教学方法是创新的保证

探究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由此也可说,实行实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如,让学生这样一道生活问题:“母亲节到了,小时把平时节约的10元零用钱给妈妈买一束鲜花,花店里玫瑰1元一支,康乃馨5角一支,百合花1元5角一支”。问题1.如买2支玫瑰、5支康乃馨、2支百合花,还剩下几元钱?问题2.如果妈妈说:要品种和数量都尽可能多,但又不能超过你所带的钱,你得如何搭造”的方法。问题1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再创造”。问题2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以体现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合作讨论,自由选择给的条件组成令人最满意的,不同的搭配方式 ,此问题可采取让学生合作后“再创造”。问题3是让学生在众多的要求是去分析、比较、寻求符合妈妈的要求的解决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做一定的指点。“品种最多”是什么意思?“数量尽可能多”又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讨论明白这一束花中玫瑰、康乃馨、百合花都必须有,要想数量多必须多先最便宜的康乃馨。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再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去发现符合妈妈要求的搭配方式。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改善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创设出一个宽松的环境,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新颖的内容和正确的策略,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开放性创新能力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