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新
【关键词】初中作文 议论文 素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67-01
作文体裁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应用文,议论文是在考试中出现最多的文体之一。据调查,不少学生写作议论文时,不懂得如何选择和运用素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议论文素材积累的教学做了大量的尝试,总结出学生的选材误区,并对如何指导学生精选议论文素材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避开选材误区,精选素材
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总是习惯在作文选中找材料,东拼西凑勉强凑出一篇文章来。在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避开这些认识误区,指导学生精选素材。
误区一:如今的作文教育一直倡导“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些学生却误以为可以直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论据运用到文章中。学生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使得文章表意不清,导致作文得分低,长期以往,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扬长避短,少用自己叙述不清的个人经历;对于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其把亲身经历和名人事迹结合起来,更能明确论据的指向性。
误区二:学生在某次习作中,将素材精心提炼后变成作文所需要的论据,但在下次习作中就不敢再用上次习作中用过的素材了。一方面,学生担心素材不够新颖;另一方面,学生自认为该素材在上一次习作中已定了主题,就不能用在其他的主题中,否则就是运用不当。实则不然,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没有既定的论点来对事件进行完整的定义。因此,对于一个素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挖掘,提炼出不同的论据,使其为不同的作文主题服务。例如,大庆油田被发现后,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艰苦奋战在第一线,他们吃住在井场,饿了就吃几口窝窝头,困了就身卧钻杆、头枕钻头;吊车不够用,他们用肩膀扛;水管线没安好,他们用脸盆和水桶端水……他们用青春与生命换取石油,将祖国富强放在第一位。从这一素材中可以提炼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是一种爱国表现”的论点,还可以提炼出“团结合作是力量的源泉”的论点。
二、多面选材,丰富文章内容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以各种方式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然而,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时,往往不会辨别、不会选择、不会利用,为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多面选材,丰富文章的内容。
1.巧用课文素材。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排的,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性、思想性和引导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现成的资源,提炼课文的观点,以备写作时选用。例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民为国的忧患意识,《伤仲永》中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导致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都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
2.巧用新闻热点。学生在进行素材选择时,最常浮现在脑海的往往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比如国内外的时政新闻、娱乐消息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时事进行简短的概括,再融入到作文中,可以作为引入观点的前言,也可以作为议论文结尾的总结性论据,使文章与时俱进。例如最近发生的芦山地震,可以引导学生将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引入作文。
三、合理安排素材,构造完美文章
素材的安排是构造一篇有逻辑的文章的关键,教师需指导学生合理安排素材,为文章添色加分。
1.递进式选材。递进式议论文是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因此,素材与素材之间必须体现由浅入深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将素材有逻辑、有顺序地安排在文章中。例如,一位学生在《谈自立》的命题作文中运用了以下三个素材:①我国教育家陶行之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自立,奋斗不息,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使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③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三个素材,将“要自立”这一命题从个人生活要自立,到民族振兴要自立,最后推进到人类生存要自立,层层深入,使得论点明晰,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思维。
2.平行式选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学生可以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选择两个并列素材进行对比论证,也可以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进行论证。例如,一位学生在《换个角度,不一样的风景》的文章中写道:“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党中央首先对国民党所盘踞的大城市发起猛烈进攻,但因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而以失败告终。毛泽东吸取经验教训,敢于从大城市退出来,回到农村,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成功地建立了党的根据地,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都是因为毛泽东敢于剖析自己,正视错误。……换个角度,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议论文是学生较常用的作文体裁,但如果选材不当,文章就会因缺乏必要的论据和论述而显得空洞单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针对其薄弱之处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学会选择素材、运用素材,从而写出逻辑严谨、论述充分的议论文。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