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习方式的变革时刻在进行,学习从数字化到移动化,再到微型化,每一步都顺应着科技变化的方向,微型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较好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研究其在高中教育中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从微学习的概念、特点、高效应用的途径等方面加以阐述,为微学习的深入实施提出可操作方法,让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 微学习; 微资源; 高效利用;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7-55-02
0 引言
以移动设备、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类的一切领域,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改变。学习方式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同样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Brian Gonzalez认为,目前在国内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个明显增长分别是:学习无处不在、在移动中学习以及云计算[1]。特别是移动技术的应用催生了诸多的微课程、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功能,不仅给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更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传统课堂教学已无法完全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的今天,如何借力微学习,拓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新途径,提升学习效率值得关注。本文试图从微学习的特点、应用的可行性、应用的途径等方面试作探讨。
1 微学习的概念
微学习(micro learning)概念由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提出,MartinLindner. Theo Hug和Peter A. Bruck三位学者是微学习研究的领导者,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Innsbruck University)是微学习研究的发源地和大本营[2]。目前,对于微学习内涵界定方面还没有得到统一。Theo Hug认为"微型学习是处理比较小的学习单元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3],而百度百科则将其定义为微观背景下的学习,比如片断教育和专题培训,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微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隐喻,指的是微观方面的各种学习模式,概念以及过程[4]。
2 微学习的特点
微型学习这种非正式学习方式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交互性学习,能真正提供“4A”服务和“及时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的根本需求,使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
2.1 秉承“4A理念”,更具便捷性
所谓“4A理念”指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可以学习任何知识(Anyknowledge)。微学习的出现,使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等固定场所,能充分利用学生在餐厅里、在操场上、在路上等大量“碎片时间”,学习内容可依人而定,能弥补传统的教学缺陷,使得教师学生能够从学习集体中分离。学习者可以随意支配时间,把握空间,获取语音、视频、数据等信息,进行学习与交流。
2.2 能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更具针对性
学生进行微学习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解决正式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利用时间片段训练技能等。因此,微资源设计时应更多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内容,每节内容应微小、单一,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学习。
2.3 资源内容组成丰富多彩,学习更具情境性
微资源更多研究来源于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有切实的体验,它可能研究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一个数学定理或一则社会热点。通过微资源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知识还原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我探究、自我总结,再形成自我心得,学生就会更能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4 互动性
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3G技术的出现,及其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瞬间上网和永远在线,使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信息处理更加实时、高效。当前以微博为核心的及时互动的学习社区使用频度较高,而微学习用户实时在线,便于社区成员的及时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信息沟通、相互帮助,有利于构建学习共同体,使得学习活动参与者之间(教学者与学习者,教学者与教学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活动参与者与学习对象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容易。
3 高效利用微学习的途径
3.1 创设微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
微资源基于问题研究的视角而出现,每一个微课程、每一次微讨论、每一次微研究、每一次微合作都可以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都可以掀起微学习的氛围。教师在正式的课堂中开展教学,针对易错难点适时开展研究、创设情境、深入讨论,对精彩深入解决问题的过程适时记录下来,形成微课程,便于部分学生再次深入学习,通过一定的微测试等手段,可以有效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2 微资源的设计要丰富,支撑学生学
微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重点在于对正式学习进行有益补充,善于快速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大量有针对性资源的存在,才能高效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微资源的构建并不是学习素材简单的汇总, 其开发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差异性等原则,设计時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有遇到的重难点,每个资源要切入口小,着力解决一个小问题,强调一个知识点,所有入库资源要精选,去糙存精,便于学生选择。同时还应提供如答疑系统、自测系统、互动讨论系统等相关支持服务,能支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课程资源都是这一类学习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该系统的核心。
3.3 多样的资源呈现方式,便于学生自主学
微资源的呈现方式有章节导航、智能搜索、自动推荐、学习共同体等模式,学生既可以自主浏览,亦可以被动接收。微学习平台采用身份认证制度,系统根据学生的身份信息自动识别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进度主动展示最新重点和难点内容、点播最多的学习内容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进行错题管理,自动推送相关学习内容;任课教师亦可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资源推荐设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内容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当前,以微信为代表的及时互动的学习社区使用频度较高,我们亦可以通过开设互动微群、远程协助、学习共同体等形式,为学生及时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升提供支持,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主学习优势。
3.4 規范制度,激励教师引导学生学
首先、学校层面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以机制保证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频度,效果。其次,开展系列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利用视频设备自主制作视频的能力与技巧。再次,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认识到视频平台是课堂学习之外的有益补充,要充分发挥该平台在课前预习与课后自主复习与检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点拔式教学在视频资源中的体现。第四、尝试基于视频平台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教师深刻体会微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注意点、实施策略等要素,体会到数字化学习所带来的变革,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信息素养,能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5 持续激励,形成个性化学习的强烈需求,学生自主学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学习要想得以持久实施,甚至培养成学生终生学习的生活方式,学习的激励措施必不可少。模仿网络社区的激励机制,把做题、听课、提问、回答、评价、留言等学习活动积分化,与课程选修、综合素质考评等常规教学激励手段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微学习平台的粘着度,才能使微学习更具有生命力。
4 结束语
学习方式的变革时刻在进行,学习从数字化到移动化,再到微型化,每一步都顺应着科技变化的方向。微学习作为课堂学习外的一种有益补充,如何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从众多的学习途径中明确出微学习的不同,挖掘微学习独特的学习需求、技术特点和应用特点,制作出适合学生使用的微资源,设计出贴切的应用体验等值得我们更为深入地进行研究。我们只有努力尝试、应用、推介微学习,才能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微学习中来,才能使之成为陪伴人们终生学习的新方式。
参考文献:
[1] 吴军.微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
[2] 苏玲玲.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微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 Theo Hug.Micro Learning and Narration:Exploring possibilities ofutilization of narrations and storytelling for the de-signing of micro units "and didactical micro-learning Arrangements[C]. //In:the fourth Media in Transition Conference.USA, MIT:Cambridge(MA),2005:1-14
[4] http://baike.baidu.com/view/4921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