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文云
摘 要:“十一五”期间,临沧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所以,还应从多方面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词:民生成就;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从2007年开始,临沧市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关于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组织实施了民生工程,通过连续四年实施民生工程,人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民生工程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我市改善民生的成效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临沧市各级劳动部门围绕鼓励创业促就业,大力发展“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强化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监督管理等重点工作,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让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1.3亿元,惠及224万人(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类保险资金13.8亿元。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连续6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率达71.4%。
3.教育事业基本实现均衡发展
(1)学前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和巩固。(3)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4)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4.医疗卫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0年,全市参合人数达188.5万人,参合率达96.2%,筹资标准从2003年的人均30元提高到14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5000元提高到30000元。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49607.64万元,累计减免补偿参合农民医药费1059.26万人次、39570.06万元,基金使用率为79.77%,个人最高补偿达8.2万元。卫生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有序有效处置了11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人数和死亡率较“十五”期间分别下降48.94%和79.27%。200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近7亿元。加强市、县、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新建或改扩建581个医疗卫生机构。
5.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临沧市不断探索和创新困难群体救助办法,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让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及时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促进社会和谐。先后2次调整和公布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保障标准,做到了城乡低保“阳光救助”、农村五保生活有保障、城乡医疗救助顺民意、临时救助得民心。自2007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以来,经过4次扩大保障覆盖面后,至2011年,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36万人。与2007年相比,净增17万人;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要求,保障人数从2008年的4.61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8万人。
6.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十一五”以来,我市确立了“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了“七彩云南·秘境临沧保护行动”,围绕“把临沧建成绿色园林大市”和“构建和谐新临沧”的战略目标,全面开展了以解决流域、区域和城镇环境问题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企业,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另外,以“和谐平安、宜居家园”为主题,以“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园行动计划得到了扎实推进。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民生问题
近年来,我市民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市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均衡是制约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从全市就业总量上说,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仍然存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失业人员数量持续上升。失地农民由于观念差异、自身素质等原因,就业十分困难;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日益增多;部队退役人员逐年增加。今后几年,全市新增劳动力每年将在2万人左右,新开发的就业岗位难以满足失业人员的增长需求,就业压力还会持续增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三、改善民生的建议及措施
1.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把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作为改善民生的核心任务,通过调整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持续扩大经济总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乡居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调节城乡收入分配,保护城乡居民利益;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积极促进就业
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完善和落实鼓励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适度超前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做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民办教育,协调各类教育发展和资源整合,促进均衡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公平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抓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社会保障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加强工伤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5.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合理地布局和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继续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点项目建设,扶持中医、民族医药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启动国门医院和口岸医院建设。
(作者单位 云南省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