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

2013-04-29 00:44申利侠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3年7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领导干部分析

申利侠

[摘 要]在当前的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转变作风,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仅需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更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7-0025-03

精神状态,是指人的信念、意识、思维活动等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古人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一个人精神状态良好,就会有一种追求,有一股力量,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往往决定其干事处事的状态,领导干部尤其如此。

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社会实践,不仅反映个人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而且会对全社会产生感染和示范作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就是通过加强作风建设给各级领导干部打出一针“强心剂”,使广大领导干部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

一、当前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分析

当前,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从总体上来说是良好的。但是,由于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进入凸显期,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同样在深水中摸索,在矛盾中前进,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问题,工作难度加大,心态不平增多,牢骚怨气易生,由此也产生出种种不良精神状态。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今年4月19日召开的会议中指出,当前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领导干部的不良精神状态主要表现在:

(一)工作注重表面,片面追求政绩,浮躁情绪突出。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快,带来了迅速加快的生活节奏,社会浮躁之风也随之而起,对领导干部的影响和冲击不可小觑。当今社会中,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关注结果的多了,关注过程的少了;关注提拔的多了,关注成长的少了;关注标新立异的多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少了;立竿见影出政绩花的心思多了,立足长远打基础花的心思少了,很多工作喜欢做在表面,崇尚“干的好不如说的好,说的好不如拍的好”,干活盯着上级的脸,愿意做短、平、快的工作,不愿沉下身子面对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则“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问题哪里来哪里去”,无形中拉大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工作得过且过,事业心责任心不强,思想萎靡不振。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三类干部身上,一类是因年龄、学历、岗位等原因,感到提拔无望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一类是年龄较大、即将退二线或已退二线的,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安于现状,一心当太平官;还有一种是思想问题,认为官场太复杂,“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干活拈轻怕重、揽功诿过,自保意识强,不愿担当和突破,不想实干和作为。这些思想看起来是个人问题,其实危害极大,一方面可能因某一人的不作为、少作为,导致党和人民事业错失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萎靡之风蔓延,会带来整体的颓废情绪,影响他人的干劲,带来一系列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工作滥用权力,搞不正之风,价值观严重偏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外界的诱惑因素逐渐增多。如果领导干部精神状态错位,自身放松学习,放宽要求,难免是非颠倒,心态失衡,利欲熏心。这几年曝光的腐败案件,一件比一件数额大,一件比一件奢靡,正从一个侧面说明,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影响,部分党员干部价值观严重偏移,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高档次、高品质、高消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个别干部还崇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任职期间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己和亲朋好友谋取利益,或以家属或亲友名义从事经商等营利性活动。领导干部的奢靡和私利行为,极大地干扰社会运行,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

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强大动力

精神是一种支柱、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支队伍的精神状态如何,反映了这个群体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四种危险”中,“精神懈怠”被置于首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央决定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领导干部作风及精神状态存在的问题,为执政为民注入强大动力。

(一)“调结构、促转型”需要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当前,中国进入结构转型加快期。面对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新形势,需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对原有的发展结构、利益结构、社会结构进行再调整。而调整结构,就需要摒弃原有部分结构,可能伤筋动骨;促进转型,就需要舍弃部分现有发展形态,必然触及肌体。也就是说,“调结构,促转型”中,会遇到经济增长压力、利益格局变换、政府业绩考核等系列难题。要破除这些难题,实现再平衡,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拿出敢作敢为敢担当的精神状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对原有结构和发展形态进行破解、转变和再整合,咬紧牙关度过转型阵痛期。

(二)“动利益、惠民生”需要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我国已经形成一种‘特殊利益者,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又有一定的公权力作为背景。”[1]这些市场经济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获益,这其中,甚至包括部分“領导干部”。利益固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阶层固化,使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姓社”、“姓资”的“观念问题”转化为“利益问题”。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下决心、树信心,用真措施动真格,恐怕不仅不能对现有“利益”有所触动,还会将部分领导干部卷进“利益漩涡”,进一步加剧改革的难度。

(三)“主廉政、转作风”需要干部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如前所述,当前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廉政和作风两个方面。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反腐败、转作风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起步,从管住嘴巴、规范手脚做起,严禁公款大吃大喝,严格精简各类会议,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些机制能否成为常态、取得长效,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三个月之际,《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91.4%的受访者担心公款吃喝之风大面积回潮,其中75.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担心”。[2]所以,要形成“主廉政、亲民众”的良好作风,踏踏实实走群众路线,不仅需要领导干部有姿态,自觉抵制大吃大喝、贪污腐化等行为,更需要领导干部有状态,实现观念、作为“双转变”,把注意力转移到为人民解难事、办实事上来。

三、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路径分析

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既是其个人学习锤炼、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各级党组织教育引导、培养管理的结果,还不可避免地受社会大氛围、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使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凝聚一股子气,养成一股子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顺利度过我国改革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既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更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大氛围。

(一)从领导干部个人来说,要修炼“阳光心态”,树立正确价值观,带头干事创业。共产党人应该以“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己任,视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当前,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带头干事创业。领导干部是干事创业的核心主体,心态正了,状态好了,自然就能走正道、出成绩。就当前的情况而言,领导干部要注重修炼好三颗“心”。一是平常心。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一个平常人,不高高凌驾于他人之上,不为功名利禄所累,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唯此才能树立正确价值观,奠定干事创业的基础。二是宽容心。领导干部必须养成一颗宽容心,以宽广博大的胸怀、深邃进取的理念、崇高可敬的品德包容和接纳他人,力争多元共存、和谐共生、有序共进,为干事创业创造保障。三是感恩心。领导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同志的帮助。领导干部保持一颗感恩心,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生活起来会更有热情,工作起来会更有干劲,也就能抵挡各种不当诱惑,把手中权力变成为人民谋福利的工具。

(二)从各级党组织来说,要善于选人用人,激发热情,为领导干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正确的用人导向是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基本保证。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选人用人,从2008年提出正确用人的“六大导向”,到最近在甘肃调研时再次强调要用有效率、对上对下都实在的干部,说明党中央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对我们事业的重要性。各级党组织需要把好选人用人关,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真正营造“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干事创业环境。而且,如果一级党组织选人用人的机制好,能为领导干部创造氛围积极、宽容失败的环境,领导干部就敢创新、敢干事,干事也就能出成绩;反之,如果一级党组织把注意力集中在干部的点滴小错误上,干部就会畏畏缩缩,削弱干事的冲劲。所以,各级党组织作为干部的“娘家”和管理者,对唤醒和激发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起着直接的、关键的作用。党组织要在尊重干部的前提下,对干部提出带头、引领的要求,同时制定规则、加强考核,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激发干部热情,为干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供良好环境。

(三)从教育引导来说,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激发领导干部的干事热情。最近,中共中央提出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针对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领导干部来说,这好比一股东风,吹得正当时。我们应当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正面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转变作风等,按照讲求实效、分类指导和自上而下的原则,让领导干部们“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强化理想信念,强化求真务实,强化清正廉洁,激发领导干部的干事热情,鼓励领导干部从身边小事做起,敢于实话实说、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从手中难事做起,敢于常抓不懈、担当责任、破解难题;从要求自身做起,敢于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当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来服务群众,就能使“为民务实清廉”不成为一种口号或一时之风,而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领导干部作风转了,教育实践活动就能真正取得成效。

(四)从全社会来说,要通过正面宣传,逐步扭转群众对干部形象的认知误区。近年来,媒体曝光了一大批官员腐败案,特别是一些涉及高官和巨大金额的腐败案,对教育干部、整顿队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警示作用,但曝光出的案件内容和细节,在某种意义上也损害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少地方出现的“仇官”现象,就是群众对干部认识产生偏差的一种反映。实际上,在当前体制内与体制外压力和“显规则”与“潜规则”的共同作用下,领导干部承受着发展与责任的双重压力。他们不仅面临着各种指标任务以及职务晋升的压力,还要分出相当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复杂的官场关系和社会关系。无论处在哪一级位置上的干部,都必须去平衡和妥善处理上下左右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干部无形中造成很大的社会和身心压力,也分散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力。有人甚至把领导干部列入了“高危人群”。当前,在对领导干部加强管理、强化约束的同时,还要面向社会开展广泛宣传,逐步扭转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认识误区,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理解干部、信任干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高明勇.“触动利益”为何难于“触动灵魂”[N].新京报,2013-3-23.

[2]怡然.“吃‘公何以能躲猫猫?”[N].新民晚报,2013-4-16(A4).

作者系上海市闸北区民防办公室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姚东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领导干部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万玛才旦的寓言式小说——在深层意识对精神状态的叙述
饭气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