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4-29 17:51冀旭妍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协同治理网络舆情

冀旭妍

摘 要 网络舆情构筑了民意表达与舆论发酵的重要平台,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健康体系的“晴雨表”。归纳分析了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网络舆情监测服务误解,政务舆情研判与应对迟缓,网络舆情工作体系缺乏协调治理;针对性地从检测服务、研判程序和工作体系三方面提出政府治理策略,更好地净化网络交流舆论环境。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工作机制 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新媒体的应用促使中国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①依附于互联网这一平台的网络舆情与社情民意紧密联系,反映公众话题与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似水,如果不给予疏於和引导,会酿成水患,冲垮社会“大厦”;如果及时有效地加以整合引导,则会成为政府治理的财富。

一、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治理观念滞后,舆情监测机构定位偏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国行政管理生态环境,如何引导网民舆论导向成为政府工作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网络舆情治理中,我国政府官员面临着以下现实问题。一是治理观念滞后,时常发生对社会矛盾或公众热点话题置若罔闻,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手段解决舆情矛盾;二是对舆情检测机构定位出现偏差。这些服务机构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于对舆情数据的搜集和抓取,然而最重要的是当事件爆发之后,政府应对网络民意反映的数据进行有效、科学的筛选、量化统计和分析研判,并就如何进行科学的应对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方法,为政府治理网络舆情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这应是核心所在。

(二)政务舆情研判与应对迟缓。

我国政府机关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通过对刚刚或正在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就其性质、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研判,并根据舆情发展态势制定相关应对策略。但现实舆情事件处理中却存在着信息研判与应对策略迟缓。以2010年10月16日发生于河北大学新校区轿车撞人事故,导致一死一伤,肇事者竟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件一经曝光,引起了全国网友热议与高度关注,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河北省相关部门及时发布调查结果,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平息此次事件。

(三)网络舆情工作体系不完善。

毋庸置疑,我国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是非常重视的,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善治,虽然我国已将建立了相关的舆情监测机构、应急处理机制、新闻发言机制等工作体系,但由于治理高于管理,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刘邦凡在《电子治理理论》中指出:“治理是管理的一个发展阶段,一个高级环节、一个组成部分”②,因此对网络舆情的治理需要更高层次的完善工作体系。当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仍没有一部完整的针对网络舆情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完整明确的新闻发言制度和事件善后处理机制,导致政府官员无法可依,行为也缺乏法律规范,政府部门也未能及时发布舆情发展情况。

二、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一)正视网络舆情,新理念引领舆情服务。

对网络舆情认识的偏差基于并未正视舆情,天津社科院刘毅在其撰写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提到,“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③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改变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你的观念”。④加强政府机关及官员治理理念的同时,鼓励有实力的软件公司搜集、研判、分析舆情事件,支持高校或学术机构研究网络舆情基础理论。

(二)建立网络舆情评判标准与应对方式。

网络舆情监测机构应该敏锐地发现具有舆情价值的新话题,及时检测、分析和研判,并对此做出相应对策。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的评判,并对舆情选题进行定期抽样调查,及时了解当前舆情传播主要手段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舆情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政府及时提供一份舆情信息。

除此之外,政府基于正确判定舆情信息的基础上,政府要及时做出回应。应对网络舆情,首先政府要做到信息公开、及时、透明,第一时间以主体发声,避免流言蜚语和公众恐慌,并要与公众保持动态联系,防止社会问题政治化和矛盾深化。

(三)完善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体系。

第一,出台针对网络舆情的法律。我国虽然制订了如《互联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0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等法律,但还没有一部完整的针对网络舆情的法律。为使政府治理舆情时有法可依,我国应尽快出台一部专门应对网络舆情的法律法规。

第二,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检测舆情信息。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应包括舆情信息搜集、热点话题发现、信息真假甄别、跟踪调查和研判分析,通过这些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和公众话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第三,完善新闻发布机制。舆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公众享有知情权,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新闻调查会或者媒体访谈就舆论热点问题和相关政策解答,防止报道偏差和失误,阻止舆情反弹给政府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不仅仅要其中一个部门作出最大努力平息压力,更需要相应的各部门联动合作,协同治理,“它可以实现实现政务流程在各个部门间的无缝衔接,消除不必要的障碍,在服务传输层面上提高公众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⑤□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

注释:

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新华出版社.2013.3:11.

刘邦凡.电子治理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9:54.

范达超.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对策研究.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2.

谢中起,刘维胜.协同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协同治理网络舆情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