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价值

2013-04-29 17:29杨敏军
理论观察 2013年7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杨敏军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手段服务论和统一结合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将计划和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有利于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推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理论自信

[中图分类号]F09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014 — 03

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并认为其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全球规模的信息流动和交往,使人们可以对不同的制度和文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人们得以鉴别出能够最有效地满足人们的物欲和自尊需求的制度和文明”。〔1〕 (P12)西方国家在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稳定发展,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与苏联东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面衰落形成鲜明对比。这使人们重新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回应时代的挑战中以此为起点抓住时代主题转换所提供的机遇逐步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著名论断,这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大胆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我国建立和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P236)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

(一)手段服务论

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P373)也就是说,计划和市场或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非区别姓“资”、姓“社”的标志,它们只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将它们与不同性质的社会基本制度区别开来。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实践亦证明,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计划经济方式以国家计划为中心,用行政性指令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市场经济方式则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

既然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方法,只要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可以利用。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4〕(P203)我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在这一点上,邓小平认为,关键就是要把握住“为谁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哪怕含有资本主义的成分也是社会主义的,因为“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5〕(P181)

(二)统一结合论

邓小平在总结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时,认为“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6〕(P148) 只搞计划经济无法更好地解决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必须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要求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他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7〕(P148)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也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在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逐渐发育成长起来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二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而是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是“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8〕(P247)的经济。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总体格局上,市场是基础、是第一性的,计划则是必要的保证,它既反映市场的要求同时又调控市场的发展。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而且将来会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它们的统一结合既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又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的体现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同于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目的出发,同时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共性。

(一)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设想以前,长期以来流行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主流观念是排斥市场经济的,这些观念普遍认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属于经济制度属性的概念,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①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样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人们重新认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认清了它们是同一社会基本制度下的两种手段,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必然存在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社会形态之中。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9〕(P367)邓小平破除了“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两个等式,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计划和市场并非对立,二者不具有社会基本制度属性,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手段、方法,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非对立,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平衡机制,而且更需要激励和动力机制,而市场机制的运用就能极大地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将计划和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

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方法,二者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具优势和不足。计划手段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和宏观性等特点,在宏观经济领域能发挥关键性作用,但不能有效地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手段则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反应灵敏等特点,在微观经济领域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导致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和两极分化。毋庸置疑,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更有优势。因此,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能够克服计划和市场各自的缺点,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发挥计划配置资源的作用。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总体格局上,要“搞得更灵活一些”〔10〕(P306),市场是基础、是第一性的,计划则是必要的保证,因为它既反映市场的要求同时又调控市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了包括计划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将计划和市场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邓小平说:“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忧虑”,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11〕(P11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私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实行以剩余价值剥削为根本特征的按资分配,其后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其目的是为了巩固维护少数人利益的资本主义制度。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下,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奋斗。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基础。这说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的价值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认真总结国际国内经验、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并得以完善。当前改革时期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它必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一)有利于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过程中,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要大胆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用的东西,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的东西,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同它矛盾斗争的一面,又要看到社会主义同它借鉴合作的一面。1979年11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12〕(P236)也就是说,只有找到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体制下适用的通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更大胆地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差异,才能在改革过程中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解决资本主义国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贫富分化问题、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等。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的自身运作,必然带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甚至贫富分化严重。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最佳组合有利于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有利于推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长期以来,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一直困扰着人们,搞市场经济是否就是资本主义,搞计划经济是否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以计划还是市场为主,哪个更优?这种无休止的争论从未得到统一,从而没有把握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市场和计划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出发,分析了市场经济在我国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从而扫清了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思想障碍,明确我国所要发展的经济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破除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束缚。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建立和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有利于推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倡导者,邓小平曾多次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3〕(P237)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必须代之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市场对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大为增强,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内矛盾日益多样化之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还不完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不是真理的终结,它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在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结语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理论上非常明确地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惑人们的一个重大问题,即社会主义能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突破了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破了传统市场经济和传统计划经济的理论误区,形成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回顾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不是一个“制度性”范畴,而是一个“体制性”范畴,同时为人们在市场经济姓“资”、姓“社”问题上冲出抽象思辨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增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自信。因此,新世纪新时期必须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线,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蓬勃生机和新鲜活力。

〔参 考 文 献〕

〔1〕 王翔,曾长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8〕〔1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4〕〔5〕〔6〕〔7〕〔9〕〔10〕〔11〕〔1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张平凡〕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如何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