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新巧 个性飞扬

2013-04-29 00:44张永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蓄势突转笔锋

张永虎

构思,在作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作者审题、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即在写作之前,运用心思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我们可以称之为谋篇布局。文章因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那就要在构思上下功夫,做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个性飞扬。

众所周知,议论文一般是按照引论、本论和结论的模式谋篇布局。但如果打破常规,可以有新颖、巧妙的构思;而记叙文驰骋想象,精心构思的舞台更为广阔,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笔锋突转法

叙述故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待到情节将近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360度的大转弯,就会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境界。

比如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当路瓦栽夫人为偿还女友的项链而一生艰辛时,女友告诉她所借的项链是假的,犹如五雷轰顶。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读者也颇感意外。待惊叹清醒之后,禁不住啧啧称赞!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思。

二、蓄势突转法

所谓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一般包含两个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逆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

比如优秀作文《唠叨》以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唠叨”从厌恶、不满到怀念、感激的转变。文章前半部分充分蓄势,写“我”在家时对父亲的“唠叨”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离家时为可以摆脱父亲的“唠叨”而庆幸;父亲到学校探望时,“我”对他的“唠叨”更是怒目相向。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蓄势中,“我”对“唠叨”的厌恶之情被推上了顶峰。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如开闸放水,极力描写“我”不仅盼父亲,更盼父亲的“唠叨”——因为“我”终于感悟到父亲的“唠叨”其实是“深情的倾诉”与“爱心的凝聚”。这样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造成感情上极大的“落差”,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抑扬相生法

“抑”即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抑”有“扬”,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抑”是手段,“扬”是目的。

比如有个学生这样写他的妈妈:妈妈最不会做事,给我做的衣服总是或大或小,她自己也总是邋遢不堪,妈妈实在是个笨头笨脑的人。谁知,单位派妈妈到德国去出差,全厂人都说妈妈心最灵,手最巧,心最诚。至此,一个心灵手巧,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女强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巧设悬念法

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设悬念,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有意阻遏,故意按下不表,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为了收到好的悬念效果,作者在写作时往往插入许多情节,紧紧抓住读者希望探得事情结果的心理。

比如一篇题为“奇奇奇遇记”的文章:怀着身孕的奇奇,为了回家给妈妈过生日,只身来到公共汽车站。她刚停下脚步,一个漂亮的姑娘指着候车厅的长椅说:“大姐,你坐吧!”随口又补了一句:“你丈夫真好!”公共汽车过来了,候车的人自动让出一条路,请奇奇先上。一个小伙子让出自己的座位并对奇奇说:“你丈夫真好!祝你们幸福!”奇奇对人们的举止莫名其妙。车到站了,拥挤的车厢里再次让出一条路,周围的人们面带微笑,一个妇女羡慕地说:“你丈夫真好!好人一生平安!”奇奇更加纳闷。到了家,小妹在奇奇背后忽然“哇”的一声大叫——原来奇奇的背后用透明胶贴着一张纸片,上面写着“请给我妻子让一个座,谢谢!”文章悬念丛生,直到结尾,谜底才揭开,读者如梦初醒,赞叹不绝。

五、创设误会法

所谓“误会法”,就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先故意安插一些思维上的逻辑性错误,给人一种常识性的“错误”印象。然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将谜底逐渐展开,给人以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艺术享受。

如安徒生的童话名作《丑小鸭》:小天鹅误生在养鸭场里,于是被大家误认为是一只“丑小鸭”,以致它命运多舛,一再被大家看不起。误会法形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激起了读者对“小天鹅”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猜你喜欢
蓄势突转笔锋
从“被吃者”到“吃人者”
蓄势待“飞”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一个动作写出笔锋
旋转&跳跃
四十载往昔,蓄势未来
——2021新年寄语
蓄势蓄能再出发
名家笔锋
于无声处的“突转”与“发现”
蓄势三年,再送“天宫”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