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里的大文化

2013-04-29 12:53:23胡树媛
西江月·中旬 2013年7期

胡树媛

【摘要】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在我国历史上就以盛产质量上乘的葫芦而闻名。从宋代至今东昌葫芦雕刻艺术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从葫芦的产生、品种、起源、工艺流程、题材、技艺传承这几方面介绍东昌葫芦雕刻艺术。

【关键词】葫芦雕刻;产生条件;工序特色;技艺传承

葫芦作为华夏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在古代人们常常将其挂在门口以祈求避邪、招宝等。又因其与“福禄”的音相近,而且葫芦里面内含多粒籽,有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等寓意,因而人们又通常把它称之为“吉祥葫芦”。

据记载,葫芦雕刻艺术在清代曾大放光彩,繁荣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百花园。可惜的是,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葫芦雕刻这一门技艺也日渐走向消亡;除了几支独有的葫芦虫具还在断断续续延其生命外,基本上已销声匿迹。其中一支便是东昌府区的葫芦雕刻艺术,也因此东昌府区成为国家级的葫芦雕刻艺术之乡。

一、东昌雕刻葫芦产生的条件及现状

葫芦生产地东昌府区位于土壤肥沃的鲁西平原。起源于河南省濮阳的马颊河也这里蜿蜒30多公里,适宜的气候环境以及充足的水源为葫芦的生长创造了极佳的条件,以至于在历史上东昌府区就以盛产质量上乘的葫芦而闻名于世。据当地文献记载,东昌葫芦雕刻宋代已经很流行。到了明清时期,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东昌府区商贾云集,繁盛一时,成为了鲁西的经济、政治、文化枢纽。而此时的雕刻葫芦也随运河销往全国各地。

现如今的东昌雕刻葫芦生产基地主要以当地的堂邑镇为中心,辐射至周边的桑阿镇、梁水镇、辛集乡、闫寺、柳林等几个乡镇办事处,基本上是属于原堂邑县的范围。

二、东昌葫芦的品种

东昌府区种植的葫芦品种十分繁多,造型各异。按照其成长形状、大小等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大葫芦

又称“瓢”葫芦,其果实的下部比较圆大,直径大约为25厘米至30厘米,葫芦的顶端有一个粗短的柄,皮厚1厘米到1.5厘米左右。这种葫芦在个头很大,嫩时皮质较为鲜嫩,可以作为农家的美味菜肴,且有多种做法。果实成熟后皮质变得坚实,可以锯成两半,经常将之作舀水的瓢。

亚腰葫芦

亚腰葫芦的外形十分可爱,像两个摞起来的球体,一般上面的球体略小下面的球体,中间则有一个较为纤细的“蜂腰”。亚腰葫芦的大小差别甚异,据说大者有将近一米多高,小的则只有豌豆那般大小,名曰“草里金”,十分难的。不过,最经常见到的亚腰葫芦大的高约20厘米至35厘米,小的大概10厘米左右,在古代其主要用途是做为盛酒的器皿,而现今主要以观赏为主。

扁圆葫芦

扁圆葫芦顾名思义其形又扁又圆。略小的扁圆葫芦的直径约为3厘米至5厘米形似苹果 ,大的直径约为7厘米到9厘米,形状又像个大柿子,所以扁圆葫芦又被人们称为“苹果葫芦”或“柿子葫芦”。

长柄葫芦

长柄葫芦在当地又被称油锤葫芦,其果实下半部比较浑圆,上面有一个粗细细差不多的长长的柄,约有尺余寸,形状像个长油锤。这种葫芦在嫩时亦可食用,成熟以后,在古时主要用来做乐器——葫芦笙,现在的人们有时也会把它锯开作勺或瓢。

瓠葫芦

瓠葫芦在当地多将其称之为瓠子,它的外形多呈现为圆筒形,且粗细长短不一,像条大丝瓜。初成时外皮呈白绿色,柔嫩多汁,食之味美。成熟后表皮偏白,质地较之瓢葫芦柔软。除了食用外,也可以用来范制长形的葫芦器。

除了上述自然生成的葫芦外,还有依据特殊需求运用套模的方法制作的特殊形状的葫芦器,即范制葫芦。范,即模子。它的制作过程通常是在葫芦初结的时后,将模子(一般为石膏材料)套在初结的小葫芦上,使之只能在模子有限的空间内生长,这样老熟后的葫芦形态就变成与模子的形状一样了。如疙瘩葫芦。此外还有挽花葫芦以及各种奇异葫芦等。

三、东昌雕刻葫芦的起源

在现有的资料中,我们虽然已经无法从中查找出东昌府区葫芦雕刻技艺的确切起源,但在民间至今仍口口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雕刻的传说。据传宋代有一位擅长雕刻和绘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告老还乡后,回到现在的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因当看到家乡生产葫芦,于是便在葫芦器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蓄养自己喜爱的蚰子(即蝈蝈)。后来,当地爱养蚰子的一些的人也纷纷效之,于是这种民间手工艺便很快流传开来。因此,雕刻葫芦,也称蚰子葫芦或蝈蝈葫芦。

另一个传说则是张骞在出使西域归来途中,路过现今的堂邑镇,他把葫芦的种子送给当地的老百姓种植,有心的人则将一些性文化和生殖文化刻画在葫芦表面上,作为女儿陪嫁时压箱底的物件。随之,人纷纷据此效仿,将一些民间动人的传说、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及一些拥有吉祥寓意的图案雕刻在葫芦上,由此葫芦雕刻技艺便广为流传。

四、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的工艺流程

东昌葫芦雕刻在工艺流程上主要分为下几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就是将采摘下的葫芦去皮。关于葫芦的采摘十分重要,首先要保证葫芦的正常生长,且在葫芦采摘时一般是宁可晚些不可过早,大约在每年的10月8日至23日之间为最佳的葫芦采摘期。刚采摘的葫芦因水分较多,不应立即将皮去掉。一般情况下,都会将葫芦通风处放置几天,待皮稍干些后再将皮去除。如放置天数过多,葫芦会因为失去过多的水分而发生橘皮,使表面变得粗糙不平。然后,将其放在大锅中煮之,堆放在一起使其发酵,最后用竹片轻轻刮掉表层的青皮,再经由醋洗、暴晒程序将其表面的色彩晒至近于古董画般的土黄色。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雕刻用的葫芦一定是往年的,当年的葫芦外部虽然干燥但内部通常潮湿,不宜用于雕刻。

第二道工序是在葫芦的表面雕刻出各式图案。古老雕刻葫芦上的图案很多是当地民间艺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刻”或者“片”出来的。所谓“片”,就是根据事先画好的草图,将浸过颜色亦或是上过有色漆料的部分用刀削掉葫芦的表皮,露出葫芦的底色,并根据艺人多年经验进行组织构图。“刻”可以说是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中较为正宗的方法,就其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刻就是用雕刻刀在葫芦的表面刻出各种线条形成优美的图案纹样。一般讲来,在雕刻葫芦以前会在其表面画出大致图形或者是通过复印纸将图形印到葫芦上,然后再根据图形上的线条来雕刻。不过对于那些技艺高超的老艺人,他们通常会先将葫芦在手中仔细凝神把玩,然后根据葫芦外形在脑海里构图,之后再进行雕刻,下刀时浅时深、时紧时慢,少则半天,多则几天,一件优美的雕刻便可完成。

无论是“刻”或是“片”都是在葫芦的表面上做文章,东昌葫芦雕刻技艺最成功之处就是在于借鉴了雕刻工艺中的镂雕的手法技法,将画面内容外的空白部分用刻刀镂空,并且在透刻时加上一些如意纹、折线纹、古钱纹等各式的吉祥花纹,不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的性能,同时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

第三道工序就是给雕刻好的葫芦上色。先将麦秸灰或锅底灰用食用豆油或棉油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一些色料,涂抹在葫芦上,最后用布将葫芦表面的灰尘擦拭干净,一个个色彩鲜艳的雕刻葫芦就完成了。

五、雕刻题材

有关东昌葫芦雕刻的题材是异常丰富的,既有花鸟虫鱼走兽,也有故事、神话人物以及山水画等。其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人物雕刻的取材。在构图上,具有北方特有的质朴与豪放的风格,且汲取了许多民间年画、剪纸、工艺中有益的表现手法,不断拓展葫芦雕刻的表现技艺,力求做到繁简有序,开合有度,做到简而不空,繁而不乱,亦繁亦简,万千变化,因地制宜。

六、展望葫芦雕刻的传承

虽然东昌雕刻葫芦源远流长,享誉国内外。但是,当地的农民大都是自发的种植葫芦,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关于产品的研发也较为单一,除了几十种传统吉祥图案外,缺乏时代的创新。为此,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葫芦雕刻技艺的传承的通过举办大型葫芦艺术节,使广大的农民种植户和雕刻加工户加强了交流与合作,树立了“小葫芦、大产业”的意识。并且聊城市区文化部门也通过举办市级的雕刻葫芦大赛以及民间绝活大赛等形式,广泛的推广葫芦雕刻工艺,扩大了东昌府区葫芦产品的知名度,并且培育出了像李玉成等一批中青年葫芦雕刻人。值得一提的是人们配合着新技术的产生,开发出了上千个新的品种。

除了雕刻葫芦外还有烙画葫芦。葫芦烙画技艺又称之为烫画或者火笔画,即民间艺人用电烙铁在葫芦表面熨出烙痕来作画,并且其绘画与葫芦融为一体便于永久性的保存和收藏,艺术价值极高。现在的东昌艺人很多都采用这种手法。烙画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火候和力度的同时,也十分看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技艺不仅有融合了中国画中的点、染、勾、勒、擦等白描表现手法,还可以熨出层次丰富的的调子,表现出较强的立体感,其形酷似西方棕色的素描或者石版画,从此可以看出烙画技艺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族绘画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写实的艺术效果。也可以订做属于消费者特需的画面或肖像画,使其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此外,还有押画葫芦、彩绘葫芦(颜料一般用丙烯)、漆绘葫芦等等,一起与传统的雕刻葫芦构成了现如今东昌雕刻葫芦的千姿百态。

虽然葫芦雕刻技艺有所发展,但是现在的葫芦雕刻艺人大多以60多岁的老人为主,现在的轻年人从事葫芦技艺的还不多,所以,在传承葫芦雕刻艺术的问题上还是面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