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课本中所选用的文言文,不仅是文言文中的精华,更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强,记诵负担过重,容易产生一种讨厌、甚至是害怕学文言文的念头。因此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上要抓重点,在形式上多下些功夫。为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可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如:个人预习,同桌合作,小组讨论、全班共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就会有巧学的可能性,最后会变厌学为乐学,达到教学同乐的境界。
【关键词】初中;阅读;文言文;兴趣;必修课
作为祖国灿烂悠久文化的重要传承者——文言文,不仅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而且也让我们的民族骄傲与兴盛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尤其是中学课本中所选用的文言文,不仅是文言文中的精华,更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将大大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趣味。因此,激发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顺利地将古代文明传承,将具有积极的意义。放眼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讲,读,背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强,记诵负担过重,容易产生一种讨厌、甚至是害怕学文言文的念头。这样一来,对文化经典精髓的汲取谈不上,长久下去,甚至会影响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但文言文并非我们同学想象中得那么难学,只要有信心,掌握好方法,一定可以学得好的。不容置疑的是,兴趣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为学习文言文确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课堂上,教师应该以点拨式的词语教学带动整个文言文的教学,思想内容把握即可,写作特点点到为止。如有确实能教育学生、提高学生认识的思想内容及匠心独运、能启迪学生心智的写作特点,可做精当分析。学生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这块“砖”给运用自如了,也便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通过日积月累逐渐培养起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当知道教学的重点在哪了,我们就要在形式上多下些功夫。在正式上课之前,应该要求学生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这种习惯应该在开始进行教学时就养成。而此时,老师的作用应集中在鼓励上,鼓励学生要迎难而上,更要鼓励学生做好预习记录工作。重点是学会有条理的记录下自己的困难、疑惑,方便随后的教学。为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每次变换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如:个人预习,同桌合作,小组讨论、全班共研等。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设立有价值问题评选的机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扫障设疑。
在进行一些可以通过表演来表现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我们应尽量让学生打破文字的安静。如进行《陈涉世家》的教学时,对于其中较为复杂的起义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夜学狐鸣,置帛鱼腹两件事,如果只从书上文字的意义上进行翻译,学生会感觉很难懂。不若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通过形象的动作语言表现事实,在理解意思或背诵的时候配合进行,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的了解事情的经过。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看完了表演以后,配合理好的线索板书,大部分都可以快速准确的背诵出那本来很难的一段,而且气氛极为轻松。“教无定法”,除了进行有准备的活动外,还可以随时进行随机性的表演。如在进行完《木兰诗》中的一、二段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并表演出木兰下决心替父从军的情景,或用书上语言进行表演;或可以增加难度,用白话文进行表演,或让其他的学生在表演的同时进行背诵的配合。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解得到更好的深化,课堂更充满了创造的喜悦和青春的活力。
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代替简单的复习检查,比如,知识竞赛,小小老师,过关制等等。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悦并能看到自己的成果,那兴趣便会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然是个难点,需要学生苦学,但只要教师能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习动机和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就会有巧学的可能性。最后会变厌学为乐学,与教师的乐教协调,共同实现师生心理同步,达到教学同乐的境界。
作者简介:徐梅(1979—),女,初中语文教师,本科学历,2002年毕业于商洛学院,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