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晴弦
对一种美爱到极致的时候,笔端就变得生涩笨拙了,用有限的字句去描述无限的美,真需要一种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可如果不写,又觉得愧然。我写不了烛火,只能写我与烛火。
对烛火最初的记忆,是小时候偶尔遇到停电,大人们“哎呀”一声,急忙忙地去找来蜡烛点上,端着颤动的烛火,在黑暗中小心缓慢地行走。时光好像慢下来了,我坐在红烛前,在昏暗的光中写着作业,那熟悉的书和本子,仿佛也呈现出陌生的温柔模样。在烛光中,所有的影子变得大而分明。我觉得小小的自己在朦胧的烛光里舒畅地伸展、膨胀,微微一动,就能让屋中光影变幻。
我不仅爱那一簇火苗,也爱它散发出的一小圈光晕。这应该是眼睛的杰作吧——如果用手遮挡住火苗,那美丽的光晕也就看不到了。光晕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人无法找到它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悄悄地淡下去,融进了背景里。
若是电一直不来,一家人就会早早去睡,若是不久后电就来了,那突然的明亮会让我恍惚中以为换了一个世界,闻着蜡烛被吹熄后散发的气味,心中隐隐约约地有些不舍。
平日里倒也不会盼着停电,但停电的时候,我往往是欢喜的。就像一个行踪飘忽的老朋友,不打招呼就来了,风尘仆仆却满面笑容,与人静静地喝一会儿茶,然后又潇洒地飘然而去了。
有时候虽然不停电,我也会关了灯点上蜡烛,在宁静的烛光中闭眼冥想。不知那寸寸消减的红烛,是有念还是无念?
在幽暗的光线里,悠然和偷懒都是心安理得的,平日总在阳光和灯光中忙碌着,偶然出现的烛火会提醒人:嗨,别光顾着做事,慢下来静静跟灵魂待一会儿吧!
有人说,灵魂是看不见灯光的,只看得见烛火。有人说,幽深的心灵是不能用强光照射的,那样的纤毫分明是一种入侵与伤害,适当的黑暗,是一种保护与滋养。那么,心是否会喜欢柔淡的烛光?
小时候,父亲用手指飞快地掠过红烛的火苗,告诉我这样一点也不烫,眼里闪着孩子似的光。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试了一次,就爱上了这种感觉。不受控制的火往往很危险,可有时候火又是那么的温良。我不想用“人类驯服了火”这样带着傲慢的说法,而更愿意说,天地万物不论长着怎样的脸孔,皆可以有一种温柔的表情。
此刻,身畔的红烛已燃尽了一半,那是一段看得见的流去光阴。
编辑/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