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2013-04-29 00:44李友琪
大观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福建省

李友琪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各区域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策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存在差异,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定量分析21世纪头十年以来福建省区域经济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特征,得出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在时间上的渐变性和在空间上的突变性。提出目前福建省发展经济应当坚持效率优先,同时正视区域间的发展差异,并采取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倾斜发展政策,以求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关键词:福建省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一、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福建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1999-2010年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3.77%,从全国层面讲,福建省处于经济中高速发展省份之一。2010年福建省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4357.1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610.12美元。但全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省内区域间经济差异进一步拉大,地市间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已经由1999年的2.95万元扩大到2010年的5.04万元(按1999年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关系到社会繁荣与稳定,民族安定与团结,各部门必须给予相当重视。

二、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

根据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社会发展水平,可以大概将福建省9地市划分为闽南(厦门、泉州、漳州),闽东(福州、宁德、莆田),闽西北(龙岩、三明、南平)三大经济区域。其中闽南是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达;闽东具有良好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闽西北为福建省“小三线”建设时期老工业区,自然资源丰富,但近几十年以来发展所受限制颇多。这三大经济圈层社会经济状况差距比较大,而且差异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三、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原因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闽南与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甚大,闽西北山区广布,相关区域的人口和产业只能密集分布于山间小盆地,低地和河流冲积扇地区,区际交流极不方便,地形对城市发展限制相当明显。闽西北城市多属中小城市,城市人口偏少,工农业布局大受限制,难以发挥规模效应。闽南、闽东地区则完全不同,各地市均处于沿海地区,多天然深水良港。因而公路铁路网纵横交错分布密集,海陆空运紧密配合,交通通达度非常高。另一方面本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体系发育良好,聚集全省半数以上人口和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大,中,小城市等级体系。

(二)历史人文因素

闽南、闽东一直是全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吸引积聚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技术工作者。据统计福州,厦门两地的科技人才和高等院数量分别占全省总体数量的72%和83%,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一方面为闽东、闽南地区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增强的当地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为地区引入大量高素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为闽东、闽南地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而闽西,闽北地区却因为大量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使原本劳动力十分短缺的更加恶化,严重削弱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后劲。闽东、闽南南在历史上充分发挥临海优势,大力发展远洋运输等外向型经济。而闽西,闽北地区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对外交流受到阻隔,活动区域大受限制,思想比较保守,缺少闽东南地区敢拼敢搏的精神。

(三)政府政策因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福建因紧邻台湾海峡,因而一直作为国家海防战略前线,大型项目工程均不落户福建,而当时省政府又把有限投资向闽西闽北倾斜,以闽西,闽北丰富的煤矿、森林、铁矿等资源重点发展钢铁、能源、建材等重工业产业,逐渐使闽西闽北地区成为福建省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后,政府政策有所转变,转为重点发展闽东南地区。

四、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一)加快落后地区交通设施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福建省政府应在中央全国路网布局大环境结合福建实际情况,加大对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和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结合各地区实际发展需要,合理布局省域路网体系,闽西,闽北地方政府应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对原有运输路线的维护保养,提高运力。

(二)构建落后地区人才体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闽西,闽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其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客观条件。但人才体系建设比较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因而缺乏发展后劲和强力智力支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闽西,闽北地区构建起人才体系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刻不容缓的。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据区域特点实行不同政策组合

福建省既有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集聚经济和城市化水平处于中高阶段厦门,福州,泉州,又有有处于福建西部、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区,经济集聚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均处在中等水平阶段的闽西地区,更有经济分散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闽北两地市。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地理特征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对于发达的闽东南地区,应充分发挥其外向型经济固有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特色经济,充分发展第三产业,以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层次。闽西地区应当加快老工业改造升级,大力引导资源集约型经济,振兴西部老工业区,闽北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巩固提高特色农业,山区农业发展,同时引导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挺高自身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11-14.

[2]孙希华,张淑敏.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5):611-614.

[3]周玉翠.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16(03):52-56.

[4]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02).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福建省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2015年福建省十大妇联新闻回眸
福建省2015年“最美家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