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2013-04-29 17:57龙沙妮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龙沙妮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分析研究;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05-02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心身相互间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报道,长期焦虑易激发或诱发糖尿病。近年来,WHO己把糖尿病归为生活方式有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强调心理应激在其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125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25例患者中男76例,女49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2岁。认真仔细地询问患者,并通过交谈与沟通,观察患者的表情、情绪以及对环境的反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

2 心理分析与护理

2.1恐惧、焦虑:糖尿病使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家庭角色发生转换,在得知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治疗不仅需要依靠药物,还要控制饱含,注射胰岛素,接受长期的检查和各种治疗措施,患者往往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影响糖尿病的治疗和恢复,加重糖尿病病情。对此,我们在护理时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主动与患者交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讲解控制饮食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对患者提出的有关糖尿病的各种问题给予恰当的解释,讲解糖尿病药物、运动、饮食、血糖监测、尿糖、预测并发症等知识的技能,并说明精神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从而消除焦虑心理。

2.2怀疑:初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有些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自我感觉良好。

这些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了糖尿病后,往往觉得难以置信,认为自己的家人无人得糖尿病,自己又很少吃甜食,又没有像糖尿病那样多食多饮的症状,怎么会是糖尿病呢?怀疑自己的血糖高可能是检验错误,或者是暂时的高血糖,因此拒绝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对此,我们对患者耐心地讲解糖尿病不仅与遗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有关,而且各型糖尿病以及病情的不同发展程度,症状是有区别的。说明能够及时发现糖尿病,积极地治疗,改善以往不良的生活方式,使疾病得到控制。

2.3悲观: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悲观心理。这些患者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颠倒35-55岁年龄段的患者,另一类是55岁以上,没有稳定生活来源,亲人关心较少,体弱多病的患者。前者由于正处于生活,事业的黄金时期,突然确认糖尿病,且得知是一种终身疾病,无法根治,需终身治疗又控制饮食,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治疗失去信心。后者因担心长期治疗花费巨大,生活需人照顾,自己又无力承担巨大的医疗费用,将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与生活负担,从而悲观绝望。对此我们首先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糖尿病,并请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可怕,生活中的很多糖尿病患者通过控制血糖,注射胰岛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和工作。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我们尽量地提供合理、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像对待亲人一样地照顾患者,并做好患者家人、朋友的工作,经常探视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家人和朋友的温暖,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2.4孤独:一些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对病症的不了解,往往有各种顾虑,常常隐瞒病情,容易产生孤独和自卑感。对此,我们积极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消除患者孤独自卑感。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和饮食、运动有密切关系,让患者的亲朋好友知道自己的病情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心。同时在家人的督促下可以更好地控制饮食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在出现低血糖时能够及时治疗。

猜你喜欢
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养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