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羞于开垦的道德教育荒地

2013-04-29 17:57:47洪小瑜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

洪小瑜

摘 要: 本文试图通过一例小学生同性恋倾向的心理案例分析,探讨存在于人类情感中隐晦的同性情感。通过心理治疗;追根索源,对症下药;准确角色定位,培养符合主流文化情感取向等内容的剖析试图引起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同性恋倾向的重视,并正视它的存在,通过恰当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性别认同的正确引导,使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交友模式及培养符合主流文化的情感取向。

关键词: 断背;同性恋倾向;情感取向;心理治疗

著名导演李安的电影《断背山》直抵隐藏在人类感情里隐晦的同性情感。在《断背山》风靡世界之后,“断背”也逐渐成为“同志”、“同性恋”的代名词,指对同性产生的爱情、性欲、恋慕,也指两个男人之间的同性恋。本文用“断背”的广义同性情感来共同讨论我们或羞于启齿或鲜于启齿的同性恋的道德教育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同性恋虽然在古代就已经出现,西方国家也比我国更早直面这种现象,但是在中国对于断背仍“谈虎色变”,断背成为现代人“偷窥、猜疑”别人的谈资,在教育的领域更是未开垦的荒地,或者继续被丢弃或被隐藏。同性恋作为一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现象,已越来越为大众所认识。在教育的领域,我们应该直面这种现象,及时发现、帮助、教育引导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孩子走出迷途,享受正常幸福快乐的情感生活。本文试图通过一例小学生同性恋倾向的心理案例分析,探讨存在于人类情感中隐晦的同性情感,揭示在道德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同性情感性别指引教育问题。

【案例】

一、案例简介

治疗对象:安安,女性,11岁,小学五年级

问题主诉:安安喜欢上隔壁班的女孩,每天脑子里都是那个女孩子的身影。只要见不到那个女孩就心理烦躁,坐立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案例背景: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安安就留意起隔壁班的秋月。秋月是学校的大队委,性格温和、漂亮善解人意。秋月负责每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主持工作,而且在班里学习成绩非常好。自从喜欢上秋月后,安安就不惜一切代价收集秋月的资料,包括家庭地址、电话、QQ号码、爱好、星座、生日等等,只要是关于秋月的一切她都想方设法得到。而且每天还偷偷跟踪秋月回家,目送她上楼后才离开。有一次为了得到秋月的QQ号码,安安偷了家里的二百元钱去收买同学获取秋月的资料,她对秋月的喜欢已经达到疯狂的地步,甚至有点不可自拔。

家庭状况:安安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喜欢和男孩一起玩,曾经是学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由于父母希望生男孩,所以一直把她当男孩子养,她不喜欢穿裙子,喜欢穿牛仔裤,性格豪爽,独立自主。安安的家并不和谐,爸爸因为妈妈没办法帮他生男孩经常对妈妈拳脚相向,还经常宿夜未归,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每次喝醉酒就回来打妈妈,因此妈妈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心理诊断:安安是由于童年的特殊环境、人物接触及家长的教育方式不良而导致角色错位,是属于纯精神的同性恋倾向,导致其行为及精神层面上对女性(秋月)的倾慕。

治疗方针:安安同性恋倾向的形成主要是家庭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她不喜欢穿裙子,性格爽朗,自立自强。父母等家人一直都把她当男孩养,从没有进行过性别认同教育,导致她的性取向模糊而不固定。甚至当老师向家长反应安安的情况时,家长还一味的回避欣赏和怂恿,针对这种情况的治疗方法是家庭系统心理治疗与个体心理治疗相结合。如采用认知领悟疗法、运用厌恶疗法,异性脱敏疗法等方法综合运用。

二、治疗过程

(一)采用认知领悟疗法,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同性恋的根源。让安安寻找自己患同性恋的早期成因。第一步:回忆自己小时候性别的角色。回忆自己“出现男孩子角色”直至现在的这段时间中发生的对她最有影响的事件,然后努力体验当时的心情。第二步:回忆小时候的家庭状况,尤其是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或者与其他亲人的关系,回忆自己最怕的人、最恨的人、最瞧不起的人、最讨厌的人、对自己最好的人。分析这些人突出的性格,并与自己目前的性格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受谁的影响最大。在与安安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安安由于受到妈妈的影响,对爸爸等异性一直有偏见。爸爸由于妈妈不能生男孩一直对妈妈怀恨在心,认为妈妈就是使他“绝后”的罪魁祸首。每次喝醉酒就回家打妈妈,在安安幼小的心灵里爸爸就是一个恶魔,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由于对爸爸等异性的偏见,安安连自己最喜欢的田径运动都不参加啦,她逐渐对男性产生厌恶感甚至觉得自己班的男孩也很恶心,逐渐地她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同伴产生好感。找到了根源我们就能对症下药,接下来我们采用了异性脱敏疗法。

(二)采用异性脱敏疗法,培养对异性美的欣赏。了解安安对异性的厌恶感及焦虑感方面的关键问题,结合行为训练,使之建立一种松弛状态,让安安在想象中经历与异性的亲密接触,不断克服不良情绪反应,最后建立对异性的兴趣。第一步:建立异性恐惧层次表。帮助安安想象自己在什么情境下对什么男性感到恐惧,一般从最不怕到最怕的可列出十五到二十级。例如:

第一级:与叔叔(叔叔是安安最崇拜的人,有学问、能力强)说话。(不害怕)

第二级:与自己的同班同学谈话。(不害怕)

第三级……

第十四级:与爸爸说话。(很怕)

第十五级:与爸爸性格相似的人说话。(特别害怕)

在每一级想象中,引导安安体验自己的复杂心情,如果出现焦虑,则采用放松法减弱焦虑,这样逐级进行直至全部消除焦虑。

第二步:想象训练成功后,实行与异性进行真正的接触。根据安安的情况,她对异性的焦虑来自于自己的爸爸,因此在第一步帮助她想象后,主要是结合家庭系统心理治疗,而配合该治疗的关键人物就是安安的妈妈。我们建议妈妈在日常生活里帮助爸爸树立形象,如当安安作业有疑问时,让爸爸去辅导她;当家里的电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让爸爸去修理;周末组织全家出外郊游;妈妈经常与安安回忆全家的快乐时光,使安安逐渐消除对爸爸的戒心,恢复对异性的信心。在学校方面,主要是要求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配合治疗。首先,由于安安的学习成绩比较好,我们要求班主任建立互助学习小组,组长是安安,组员里男女生都有,让安安利用自己的优势辅导其他的同学,使安安消除对男生的焦虑感,在活动中体验愉快。其次,班主任尽量在班里对学习比较好的男生树立威信。使安安逐渐挖掘男生的优点,产生对男生的崇拜之情,以及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三)运用厌恶疗法,逐渐破坏其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建立对异性欣赏的模式。使用疗法就是使安安在矛盾的心情中作出选择:

第一步:准备几张同性照片(其中有一张是秋月的照片)和异性的照片;准备一些吵杂刺耳的音乐(根据了解安安最讨厌刺耳的声音)及一些优美音乐。

第二步:让安安观看同性照片,同时伴随播放刺耳的音乐。再让她观看异性的照片,播放优美音乐。

第三步:按照第二步做法反复出现,通过强烈的反差体验使安安建立联系“同性照片——刺耳音乐;异性照片——优美音乐”逐渐放弃对同性的恋情转为正常对异性的兴趣。

这种治疗的方法不是进行一次就能成功的,需要坚持不懈进行,我一般是以一个月为期限,在这个月里每个星期里进行两次治疗,逐渐破坏同性及异性在安安心理形成的定型,使其转向对异性的欣赏与崇拜。

【案例启迪与反思】

一、追根索源,对症下药

本文的主人翁安安是一个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孩子,虽然不少心理学者认为不论男女,在青春期阶段都可能有同性恋倾向,但并不代表“成人”后也会是同性恋者。但是假如孩子的监护人或者教师疏于引导,任其发展,那么必然会将孩子推向同性恋的极端。放眼我们的未成年人群中,你不难发现人群里同性间三两成群,但是那是很纯洁的物以类聚,是处于群居生活中人类情感联系的活动方式,这种方式与安安那种穷追不舍、不择手段的爱慕截然不同,那是难以自制性情的表现。如果我们要涉足该领域,就要探其根源揭开产生同性恋的根本原因。同性恋者的形成,究其原因有些受某种生理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有的与后天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有关。

(一)性角色认同与性心理成熟相当滞后者导致产生同性恋倾向。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离婚率的持续上升,单亲家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与同性长辈的相依为命容易产生“恋父”情结、“恋母”情结,导致对性别认同的滞后或者性取向的模糊。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心理辅导,很容易使他们从具有同性恋倾向发展成真正的同性恋。

(二)感情关爱缺失,内心缺少安全感导致依赖共存而产生同性恋倾向。为了寻求安全感和情感的满足,人们往往会借助同伴的慰藉来达到共存。在未成年人中,同性中“老公仔”、“老婆仔”比比皆是,从而也直射出群居社会中情感的互相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有时具有异性恋的排他性和控制欲。

(三)文化媒介影响,诱发猎奇心理导致同性恋倾向产生。如热门的电影《断背山》、《蓝宇》、《喜宴》、书籍《红楼梦》、网络同志群体、偶像模仿(张国荣、白先勇等)等文化媒介氛围的影响,激发青少年猎奇心理,使他们在潜意识里也认为这是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逐渐构建起对身边同性朋友的欣赏、爱慕。

(四)异性恋挫折导致情感需求转型产生同性恋倾向。著名明星张国荣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张国荣在追求毛舜筠等几位女明星失败后,逐渐转向同性恋。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也是情感挫伤导致的心理创伤。

(五)童年的特殊教育环境和人物接触,使孩子发生了角色错乱导致产生同性恋倾向。本文的主人翁主要是由于特殊的环境和人物而导致的性取向转变。

(六)家族遗传。

以上几个点是导致同性恋倾向的主要根源。同性恋作为一种心理学、社会学的现象,应该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也是道德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直面它,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真正根源,如果是与生俱来的同性恋的生理基础,那么改变的可能为零。如果同性恋倾向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及时的心理咨询“矫正”帮助其进行转变。

二、准确的角色定位,培养符合主流文化的情感取向

导演李安说:“人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断背山”。弗洛依德的心理学研究也显示,社会上每一个人均有双性恋的倾向,所以拥有同性恋倾向的人所占的真正人口比例,可能会是100%。这个数据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是从安安的案例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同性恋作为复杂的社会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虽然目前同性恋倾向在国内还是受到歧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指出同性恋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20世纪初,世界医学界也否定了同性恋性取向与道德相关。学者认为同性恋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并非内心的扭曲,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情感的发展。因此对于具有同性恋倾向的现象我们要理智的分析,帮助他们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他们往往觉得异于常人,受到抵制或者歧视而产生自卑感),不能将问题仅仅归咎于同性恋者的性知识和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开展有关性教育及心理教育方面的活动,引导青少年健康交友,培养符合主流文化的情感取向,使他们回归内心,接受自我和他人,面对现实,追求健康、善良、正义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能量达到超越自我。教育工作者还要特别注意网络媒介中的同性恋题材,对处于青春朦胧期的青少年产生的诱导,避免他们的心理转向对同性的依恋和爱慕。总之同性恋倾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是隐藏于情感里隐晦的情感取向,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存在,并对青少年进行性别认同的正确引导,使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交友模式及培养符合主流文化的情感取。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4.htm

2、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1998年.今天中国出版社

3、 易法建等.《实用心理医生全书——心理医生》.1996年.重庆大学出版社

4、 黄仁发.《儿童心理诊所》.2001年.花城出版社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得了强迫症心理治疗适合吗
智慧医学(2021年4期)2021-09-10 14:51:19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工业设计(2020年3期)2020-05-14 13:48:02
精神疾病可以仅做心理治疗吗
家庭用药(2018年2期)2018-03-02 00:38:56
心理治疗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评估报道分析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动力取向心理治疗改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症状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