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卫中
摘 要: 积极心理健康是近些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它更加关注个体内差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分析了智力、情商、依恋、应对方式、积极情绪五个方面对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积极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智力;情商;依恋
一、引言
积极心理健康是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是当代心理健康相关学科发展的产物。一般来说,人们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称为积极心理健康,该观念认为,消除或者摆脱各种心理问题并不意味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还与其它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文章将结合积极心理健康的最新理论研究动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希望能够让人们对这一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积极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因素对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高智商并不意味着心理健康,但是,心理健康和智力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智力活动的开展。研究表明,如果心理上长期存在着严重的不健康状况,如过度焦虑、忧愁、抑郁、愤怒、不安等等,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身体上的不适,例如高血压、胃病、神经官能症等等。而如果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情绪良好,情感处于良好的状态,则会对人的智力活动进行调节。试验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表扬而引起的喜悦和快乐,往往会促进智力的发展。而如果一个人受到害怕或训斥而引起不安、紧张、烦恼的时候,其情绪不稳定,阻碍智力的发展。第二、智力水平也会影响心理健康。与普通学生相比而言,轻度弱智的学生存在着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等等。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学生存在着智力上的缺陷,他们在学习和交往当中往往存在着更多的挫败感和孤独感,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2、情商。情商是整个积极心理健康的核心。很多学者以成年人、大学生、青少年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情商高的实验者,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较低。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情商的高低,甚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与身心全面发展。因为,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情绪稳定,而情商高的个体能够准确的识别、评价和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当面临各种困境的时候,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如果是智商较低的个体,他们缺乏对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识别和理解能力,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障碍。
3、依恋。根据依恋双方关系的不同,可以将依恋分为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婚恋依恋。根据依恋理论,人都有与特殊对象建立感情纽带,建立亲近和依恋行为的基本特征。人们的心理波动或者是情绪障碍,可以归因于某一情感依恋受阻。研究表明,如果人的依恋受阻,往往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还有研究也证实了依恋对心理健康是存在影响的。个体在婴幼儿时期,主要依靠与照料者之间的密切接触中形成依恋关系,并形成稳定的认知,这种认知会用影响到人际交往当中的感情、情绪、认知和行为。就是说,具有不安全依恋关系的人,往往会使他们对自己和别人产生消极态度,导致无助和无望,进而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调节,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4、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应激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它指的是个体面对有压力的情境和事件的时候,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个体采取的应对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会对个体长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应对方式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第一、应对方式可能影响神经化学反应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模式;第二、应对方式涉及过量使用烟酒等有害物质的时候,将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第三、某些应对方式如果不恰当的话,可能会妨碍个体的身心健康。总之,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个体处于应激状态的时候,能否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
5、积极情绪。近年来,在国外情绪心理学研究当中,积极情绪受到的充分的重视。尤其是积极情绪扩展建设理论的提出,对积极情绪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消极情绪会使注意力下降,思维变得迟钝。而积极情绪尤其是当个体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可以使个体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更具有创造性。此外,积极情绪还有利于与陌生人的交往,增强对陌生人的忍耐度,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总之,积极情绪能够增进个体的幸福感、信任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进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心理健康概念的提出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力量,它不仅丰富了原有的心理健康理论,并且还推动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毋庸置疑,将来积极心理健康理论必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其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必将不断涌现。今后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加强应用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的理论知识,推动积极心理健康研究工作的进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梁晓.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J].社会心理科学,2011(1)
[2]史鲁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述评[J].大众科技,2010(12)
[3]唐炜玮.积极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3(2)
[4]陈晓娟.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J].心理科学.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