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华
摘 要: 随着中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介绍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管理模式及特点等内容,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随着中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因为体育场馆可以说是高校发展体育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物质基础。在全国提倡全民健身理念的当今社会,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不但要提供给教师及学生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还需要向附近社区或企事业单位等提供进行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场地场馆。另外,我国高校近几年一直在扩招,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也日益明显。如果没有一个快速解决的方案或方法,就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的进行和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管理模式及特点等内容,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1 高校体育场馆现状
1.1 体育场馆资源缺乏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存在着严重缺乏的现象,体育场馆和设施的数量不足及不完善也是我国高校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另外,由于扩招使高校人数不断增加,而体育场馆的增加与人数增加不成正比,场馆和设施的更新也十分缓慢,满足不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这就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1.2 体育场馆经费不足
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经费相比,我国高校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上的经费投入少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百分之十。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的投资水平过低。体育场馆经费不足,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普及,很多场馆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及价值。再加上我国体育场馆管理体系的不完整,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体育场馆经费出现浪费的现象,真正能够用于场馆建设的费用少之又少,导致高校体育场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训练。另外,高校与外界交流不够,很多社会性质或者企业性质的活动、竞赛及赞助等也无法进行,造成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严重浪费。
2 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及特点
以服务于高校教学为前提的体育场馆的管理所采取的是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管理是指将市场化管理的理念应用到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中,而不是把体育场馆完全投放于市场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将利益最大化,而且能够使体育场馆在满足高校体育教学需要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价值和功能。除了对教师和学生开放之外,对社会开放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而且能够给大众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为充分贯彻全民健身的方针而做出贡献。
2.1 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模式指的是在企业中根据生产水平、管理能力等情况,确定企业短期和长期的努力目标,之后整个企业都按照这个目标进行规划和安排,把目标细化,包括各部门的分工、需要完成目标的时间、方式方法等等,这样将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就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职位和职员身上,从而进行统一的强化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也可以参照这样的模式,高校制订出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目标,再将目标细化到各个教研室及教师身上。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将责任明确化,人力、财力、物力的使用率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落实。但是这种管理模式运行起来比较死板,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限制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2 分散权利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中,把权力给予下属各部门就是分散权利的管理模式。在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管理。学校将所需管理事项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项目,落实到个人头上,给其足够的发挥空间展现其水平和能力。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及鼓励个人的主动参与性都十分有益。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统筹性,将权利分散给个人就缺少了对个人的制约力和约束力。现阶段,各高校基本采用目标管理模式和分散权利管理模式二者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而且可以克服两种管理模式的不足。高校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采用目标管理的模式,在对外提供场馆时采用分散权利管理的模式,把二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体育场馆管理的井然有序。
3 完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随着学校体育俱乐部及学校体育社团等组织的发展,休闲体育在高校逐步形成,这就对高校体育场馆在使用中的效率、安全、维护、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更高,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使其更加专业化、系统化。专业化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是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有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顺利发展,也能够减轻政府和学校的经济压力,对高校及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都起到关键地推动作用。因此,在完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和社会体育场馆管理的不同,但是不管采用哪种管理模式,都是必须要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而且要满足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需求。
3.1 场馆维护物业化
最适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形式就是物业管理与体育部门的管理相互配合的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场馆维护物业化。这样的形式可以使二者的分工协调且明确,物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是场馆的服务、设备和环境的维护等工作,这样可以使体育部门的教师们不用参与安全、卫生、维修等后勤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保证教学质量。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为高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2 场馆安排信息化
场馆的合理安排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合理规划。信息化就是要在资金、收费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率,让教师、学生及社会人士充分了解场馆的收费情况、开放时间、要求等信息,从而使高校体育场馆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完善管理模式的条件下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3.3 场馆完善持续化
无论哪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都是复杂的、具体的和动态的,要始终保持一个持续的过程才能使其与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相适应,这也是使高校体育场馆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4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是种类繁多的,主要的任务是提供活动场馆设施。随着大众对全面健身理念的不断加深,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想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但由于体育场馆资源的缺乏,就使体育场馆的管理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来管理体育场馆,都应该从国家的体育政策和体制、学校的特征和体育场馆的特征出发,选择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遵循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率,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沈长征.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34-135
[2]李玉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机制.陕西教育:社会观察.2010(4):74-75
[3]叶冰心.浅析“后奥运时代”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192-193
[4]顾亮.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探析.浙江体育科学.2007(9):73-75
[5]张勇,张岩.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探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