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书房,更爱厨房和床

2013-04-29 00:44胡纯
大武汉 2013年7期
关键词:张执浩书架上菜场

胡纯

书房主人:张执浩

社会角色:诗人、作家

阅读喜好:大杂烩,有好书都来者不拒。喜欢书的口味一直都在变,最近偏爱哲学和史学类书籍。

“比起书房,我更喜欢厨房和床。当自由变成禁锢,书房成了我最不爱待的地方。”张执浩坐在书桌前随手缕了一下头发,环顾四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里乱七八糟,到处都是书。”张执浩的书房不小,除了两面墙的书柜上摆满了书,通道以外的地面上堆满了邮寄过来的包裹。“这些都是别人寄给我的,好多都没来得及拆开。”包裹大多来自各个书店或者出版社,有张执浩编排的书,也有很多是特意寄来的其他人的新书。每年他都会把这些书清理一次,前来收书的小伙子在他的影响下慢慢喜欢上文学,偶尔还会聊上两句,说一说最近在看的书。

有本书在某个角落等我

张执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10点起床后,完成的第一套动作就是走进书房,打开电脑和台灯,清理好昨日的茶杯和烟灰缸,然后给自己泡一杯清茶放在书桌上。书桌的键盘下面压着一块白色纸板,张执浩平日里喜欢把烟盒拆开,有灵感的时候迅速地记录在上面。他指着一排小字说,“这是下一期《大武汉》我的专栏题目。”

“别看这里堆得乱七八糟,就算是在黑暗中,我也可以从书架上找到我想要的书。”书桌左手边的一格书架上,是张执浩喜爱的昆德拉和村上春树。这些书都是90年代初期,张执浩从各个书店淘来。书页有些泛黄,每本书的扉页上都标注着购买的信息。这在当时普遍的做法如今看来却是弥足珍贵。“那个时候读很多书,每次到书店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有本书在某个角落等我。”张执浩说,1992年的夏天,在当阳市的一个书店里,他遇见了毛姆,从《刀锋》开始了解,整个夏天便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再有好书却不是从书店觅得。在书店遇见好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太多的工具书把那些文学读本挤得没了安身之所。在这个“先进”的年代,于大书城找书实在是太无趣,倒不如网络来的方便,简单快捷,应有尽有。

有她们陪伴的书房

张执浩搬了7次家,无论房子大小,书房都是必备空间。开放式的书房少了一些私密性,多了一份通透明净。墙壁上一个老旧的空调基本上在夏天起不到什么作用,关键时刻还得靠顶上这个跟随书房20多年的复古木质吊扇。

作为专职作家,张执浩白天80%的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女儿还没有上大学时,她时常会安静地坐在张执浩边上,读书,写作,和他一起讨论《小王子》。而现在更多的时候,在书房陪伴他的是他的另一个女儿“花旦”,一只长相不佳,脾气不好、不善交际的狗狗。张执浩喜欢那些与花旦独处相对的时光,总感觉她有话要说。“有时我正在写东西,她会不明所以地走到书桌前、前肢趴在我的腿上,脉脉含情的抬着头,望得我心里发慌。”

每天中午,张执浩就会在书房靠窗边的沙发上稍作休息,沙发扶手上摆着《杜甫诗歌讲演录》,这是他最近阅读的一本书。和过去相比,如今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坐在书房埋头写是没有灵感的,读书是一方面,我更喜欢出去走走。”张执浩喜欢逛菜场,他说这是最简单接近自然的方式。看到菜摊上开始卖香椿,便知道春天悄然而至,你能想象翠绿的芽子从枯黄的枝桠奋力地冒出;看到一颗颗饱满圆润莲子,仿佛能听见池塘边忽高忽低的蛙鸣。每次从菜场回来,张执浩便会一头扎进厨房里。他说如果能再次选择,他要做一个厨子,开一个私家菜馆,专为喜欢美食的人定制佳肴,也许,会比当个作家更有意思吧。

猜你喜欢
张执浩书架上菜场
寒假益智园
菜场
张执浩
她就在我书架上
最后一封情书
书架上的辩论会
小“管家婆”进菜场
菜场里的小秘密
高原上的野花
热闹的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