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欲峰
摘 要: 当今社会,电子科技与网络信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资源共享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更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现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化学;教学
人类越来越发展,时代越来越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纵观现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社会,手机,网络等已经普及到了我们的千家万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淘汰,如何贴近学生的思想,不被学生说成“老古董”,都离不开现在的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教学过程。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那么,如何把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完美的整合在一起呢?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以往的只是教师单独靠一张嘴的满堂灌教学当中,学生长时间只是枯燥无味的听着老师的讲解,机械的记录着笔记,对一些化学实验根本不能形象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感到身心疲惫,因此很容易分心。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首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颖上就吸引住了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其次,一些无法操作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中学化学的演示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使棉花燃烧,在实际操作当中,笔者做过几次实验,都不是说的那么容易,棉花很难燃烧起来,所以课堂上我们如果演示这个实验,一旦没有成功,反而会让学生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我们应用信息技术把该实验的效果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既生动又形象,可以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降低一些有风险实验的风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学科,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所以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但是有一些实验却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课堂上做这些具有风险度的实验,毕竟心有余悸,但是将这些实验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既达到了教学演示的目的,学生可以很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又不存在风险。比如中学化学中碱金属钠和非金属硫单质研磨发生爆炸的实验,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做,那么用多媒体展示,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三、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验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中,互联网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化学学科知识相关联的课外知识,各种教育教学软件给教师提供了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灵感,各种电教设备和电教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等种种信息,教师完全可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来营造我们生机勃勃的活力课堂,让学生投入到积极创新的学习中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创新能力。
如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时,对如何选择制取氢气装置的问题时,可以设计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1)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2)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3)用试管又有导管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4)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1)时,就会看到硫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学生选择了装置(2)时,稀硫酸和锌粒 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就会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3)和装置(4)时,稀硫酸和锌粒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3)和装置(4)进行比较。由于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4)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硫酸不足,金属锌粒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金属锌粒)。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锌粒充分反应重新产生气泡?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硫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1)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硫酸,但会使产生的氢气不纯。(2)重新换一个新装置。(3)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正确答案(3)。此时画面发生了如下变化:装置A 装置B,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以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以上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的同时,课件又给出“烧杯、烧瓶、锥形瓶、试管、底部有破孔的试管、有孔塑料片、长颈漏斗、橡皮塞、铁架台、U形管”等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他认为还可以使用的仪器进行装置的组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最佳发挥,让学生更好地施展其创造才能。
四、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设计交互式网络化学实验模式
在学科知识上教师与学生相比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如果教师能放下“知识领袖”的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师生合作和共同探究式的学习,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课堂的体现,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学生会感到学习的气氛十分轻松,合作与探究的方式可让他们自己参与到知识的获得中去,感觉知识是和老师共同合作而推理出来的,他们自己成为主宰知识的一部分。探究又可以使他们自己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电解一些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产物及溶液的PH值变化时,我利用flash软件设计了一个课件,用一些小球来模拟溶液中看不见的阴阳离子,然后让学生分别对电解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模拟分析过程,探究出电源的阴极和阳极产物的规律和溶液的PH值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动画设计,不是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进行实验操作,更不是为了动画而动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探索,及时总结反思,使现代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有机整合。通过不断调整改进,使之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