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义”字,五个进士

2013-04-29 14:03:04晏建怀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巨款录取率教子

晏建怀

考进士,中状元,是帝制时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不过,那时的科举录取率很低,据钱茂伟《国家、科举与社会》一书对明朝科举录取情况的统计:“乡试录取率在4‰左右。”意思是一千人参加考试,大约只有四人考上举人,这些举人还要进入殿试,不被刷下才能成为进士。可见,古代科举考试,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得了的真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残酷的比拼下,五代末、宋朝初的窦禹钧一家,五个儿子却全部考中进士,后来个个身居要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窦禹钧,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排行老十,有窦燕山、窦十郎之称,以家教有方闻名于世。那么,窦禹钧教子有什么超乎常人的法门呢?对窦家情况记录得较为详细的,是范仲淹的《窦谏议录》,他在文中传述了窦禹钧的一生,然而在教育方法上,除了说他曾建一座书院,聚书数千卷,邀请老师为孩子们授课外,并无其他特别的教子方法。一个儿子们全部考上进士的家庭,难道仅仅就是建几间书房、置几册书籍、请几个教师就能轻易实现的吗?这样的条件,经济稍为宽裕的家庭都不难做到,那为什么别人家没有满门进士呢?倒是“长乐老”冯道,有感于窦禹钧教子,写了一首《赠窦十》,为我们提供了信息,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教子以义方”,一语道破天机。的确,窦禹钧教子,重在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据范仲淹《窦谏议录》记载,窦禹钧富甲一方,更是为富亦仁,为富亦义。有个仆人,利用工作便利,盗用了窦家一大笔钱,担心被发觉后无颜以对,便写了个凭证,系在自己女儿手臂上,凭证上写道:“永卖此女,于本宅偿所负钱。”然后,远走他乡。窦禹钧发现后,立即烧掉了凭证,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女孩,将她抚养成人后,还自贴嫁妆送她出嫁。仆人听说窦家主人如此大义,赶紧回来谢罪。窦禹钧原谅了他,对前事也不再提及。

一次元宵节晚上,窦禹钧去延庆寺进香,在后殿台阶边拾到一个装有银二百两、金三十两的包裹,这可是一笔巨款。他深知失主会心急如焚,第二天一早,便又去了延庆寺,等候失主前来认领。果然,不久就有一人一边哭泣,一边找寻。原来,失主昨晚酒醉,把巨款遗失在庙里。而且,父亲犯了大罪,这笔款项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筹借来为父亲赎罪的“买命钱”,如果丢失,父亲当性命不保。窦禹钧非常同情失主的遭遇,不仅归还了巨款,另外还馈赠他金钱若干。

窦禹钧为人宽厚,仗义疏财,亲友中有人去世,因贫不能治丧的,他常常主动出钱,由他出钱办丧事的死者,多达二十七人;有女儿到出嫁年龄而办不起嫁妆的,他便慷慨解囊,由他置办嫁妆出嫁的女孩,多达二十八人;亲友故旧中的贫困家庭,他主动借钱给他们做生意,发家致富,被他接济的人家,不可胜数。他虽富有,却非常节俭,家里没什么金玉饰物,妻儿也是粗布衣服。他建的学院,四方寒士皆可来学,凡有志于学者,他提供资助,到他这里来学习过的寒士,成才显贵者很多。后来,到窦家看望他,表达谢意的学生络绎不绝。窦禹钧死后,有些得到过他帮助的人,甚至还为他守孝三年。

为富不仁者,必生纨绔子;为官不义者,必有“高衙内”。很多书读得好的孩子,不完全是靠死记硬背,或者别的什么科学方法,更多的则在于读书之外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感染。良好的家风,能造就良家子,尤其是在北宋那种崇文抑武的世风之下,文章渗透出来的淳朴之风,可能比通篇“子曰诗云”更受考官们的欢迎,一门五进士,或许就是这样简单。

【原载2012年第12期《知识窗》】

插图/如此榜样/李景山

猜你喜欢
巨款录取率教子
铁匠教子
巨款
故事会(2018年13期)2018-07-03 03:00:12
退还天降巨款 美女律师“一夜走红”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10
谁窃走了巨款
6所美国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率降低
“不靠谱”的教子经
中国火炬(2015年10期)2015-07-25 09:51:15
探子
留学(2014年8期)2014-05-02 08:39:35
巨款藏在哪里
故事林(2008年23期)2008-11-22 05:38:50
教子不可“心太软”
祝您健康(2001年12期)2001-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