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自由看待发展》是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经典著作。本文将结合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就表达自由的价值、以及阿玛蒂亚·森关于表达自由与饥荒问题的探讨等问题谈一谈笔者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表达自由;社会发展;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一、表达自由的价值何在?
1.民主离不开表达自由
民主为什么离不开表达自由呢?在洛克等人看来, 政府被设想为在民意基础上成立的自治机构。政府, 包括在政府内从事公职的所有官员, 都是人民选举出来, 代表人民行使管理社会职权的代议机构或代表, 他们的最终命运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有权选举他们担任社会公职, 也有权监督他们行使职权的过程。i 那么在这样的政府体制下,人民有权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参与民主制度运作过程。信息能否自由流动以及公民能否充分地享受表达自由,是民主政治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如果是民主的,就应当代表广大市民的心声,随时倾听广大民众的声音,并积极回应民众的建议和观念。那么在广大民众这一方,只有表达自由权利能够充分行使的情况下,才能够自由地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价值多元化和个性受到尊重的国家,民众的想法千差万别,在某些问题上的共识也许是无法形成的。这使得政府积极有效地回应市民的要求, 在理论和实践上变得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要成为民主政府, 要成为帮助民众实现自治目标的政府, 我们就有必要调整分析的重点, 从具体的政府决策转向这些决策产生、批准和在实践中修改及调整的过程ii。而对于民众而言,我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共识是否最终能够达成,而是政府能否保证人们平等地参与表达己见、形成共识的这个过程。
2.健全人格,实现自我
美国宪法学家德沃金认为:公民不仅是法律主体, 还是道德主体, 做事放言具有道德责任, 这种道德观念只有在一种能自由地追求、传播他们所认识的真理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培育、发展。iii表达自由是每个人自我发展和实现权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每个人只有通过思想自由表达这种方式才能与周围的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获得知识、取得进步。反之任何对表达自由的压制都将会阻碍人的个性发展和完善。如果一个人不能自由表达,其思想被禁锢,人性被压抑,甚至只能表达虚假的信息,那么这不仅阻碍了人性的发展,人格的的健全,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何为自由视野下的发展?
在一般人看来,或就经济学而言,发展总是与发达、工业化、现代化、经济增长相联系,经济发展一般包括经济总量增加、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改善等方面的涵义,“该意义上的发展是一种生产力的发展、一种物质的增长”。而阿马蒂亚·森突破了传统的发展观,对发展的阐述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自由”进行的,提出“重建经济学的伦理层面”的他被称为“经济学的良心”。他认为,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阿马蒂亚·森反对那种将发展理解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个人收入提高、工业化、技术进步、社会现代化等的狭隘观点。
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他提出了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他所谓的“实质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的自由。它包括法治意义的自由,但不限于权利——自由是人们能够过自己愿意过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自由还包括各种“政治权益”。比如,失业者有资格得到救济,收入在最低标准线下者有资格得到补助,每一个孩子都有资格上学受教育。这样的自由在发展中具有建构性的作用:自由是人们的价值标准与发展目标中自身固有的组成部分,它自身就是价值。iv
三、关于饥荒,是天灾还是人祸?——大跃进饥荒、一九四二
关于饥荒问题,森指出,以粮食为中心的观点很少能够解释饥饿,它既不能告诉我们在粮食供给没有减少的情况下,饥荒何以会发生;它也不能告诉我们,在饥饿伴随着粮食减少的情况下,为何一些人啼饥号寒,而另一些人却脑满肠肥。饥荒的发生,实际上是饥民获取食物权利的失效。正如我国“大跃进”运动后大饥荒现象的产生,就像龚刃韧教授所说的,并不全是天灾,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祸!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团,一味地追求高生产率,并提出一系列十分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生产任务。农民有苦难言,地方官员为了免受批评虚报产量的现象十分普遍,党内不少人士也因说了真话而被处分。所以,当时对表达自由的压制是造成大饥荒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关于饥荒问题,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也在讲述类似的故事,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饿死300万人的真相,其实不仅是因为当时河南的旱情严重,粮食难收,也不仅因为蒋介石政府的视而不见,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表达自由的限制。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新闻自由有十分严格的限制,《大公报》的主编王芸生因为一篇真实反映灾情的名为《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评而激怒了蒋介石政府,当天晚上重庆新闻检查所立即给报社送去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勒令《大公报》停刊三天的命令。除此之外,对发往国外的电报更是有着十分严格的检查制度,所有电报都必须经过专门机构的检查。当时国民政府对新闻媒体的自由都限制的如此严格,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的表达自由。人们有苦说不出,真实反映情况的媒体也被严格限制,下情无法顺利上达,表达自由被严重压制,这正如森所说的:“饥荒的发生,实际上是饥民获取食物权利的失效”。确实,当时的人民无法行使“获取食物”的权力,无法行使表达自由的权力,只得有苦难言地维持着自己微薄的生命力,直到最后三百万人连生存的权力都没有了。
注释:
i 洛克.政府论[M].商务印书馆,1986.
ii 王四新.表达自由与民主政治[J].环球法律评论,2009(01).
iii 徐荣.论表达自由的内涵及其价值[J].九江学院学报,2009(2).
iv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龚刃韧.压制表达自由的社会后果——对一个事例的分析[A].白桂梅.法治视野下的人权问题[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约翰·斯塔克豪斯.从禁锢到开放:表达自由在印度的实践[A].白桂梅.法治视野下的人权问题[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甄树青.论表达自由[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王锋.表达自由及其界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徐荣.论表达自由的内涵及其价值[J].九江学院学报,2009(2).
[7]王四新表达自由与民主政治[J].环球法律评论,2009(01).
[8]陆艳超.公民表达自由权研究[D].江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尹珊珊(1989.11—),汉族,河南济源人,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