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建筑,是表达挫折感的介质

2013-04-29 00:44
OV海外文摘 2013年7期
关键词:伊东挫折感仙台

Toyo Ito

建筑设计师,2013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Architect, The Pritzker Prize Winner of 2013

“建筑不是目的,而是确认我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72岁的伊东丰雄如是说。

2013年3月,有“建筑界诺贝尔”之称的普利兹克奖,终将荣誉授予了被其“遗忘”多年的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委们称伊东丰雄为“永恒建筑的缔造者”,赞许他大胆开辟新的路径,“他的建筑作品里充满了乐观、轻盈及喜悦,又同时具备独特性与普遍性。”

在熟悉伊东丰雄风格的人看来,“永恒建筑的缔造者”这个评价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建筑本身的长久耐用。事实上,“伊东丰雄式”的建筑反而追求短暂、临时,既对应了这个浮躁的消费主义时代,也顺应着日本地域文化背景。在地震、海啸、台风等灾难频发的日本,并不存在西方那种纪念碑式的建筑理念,日本传统木结构的非耐久性,始终深刻影响着伊东丰雄的建筑观。他曾说:“我认为我的建筑没必要存在一百年或更长的时间,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关心它在那个时期或之后的20年有什么用。”

尽管伊东追求建筑的短暂性,由他设计的仙台媒体中心仍承受住了2011年日本海啸的考验。在强烈地震中,仙台媒体中心仅吊顶掉落、玻璃震碎,建筑主体结构安然无恙。其中缘由除却伊东丰雄一贯秉承的人文关怀外,其“建筑不应影响环境”的设计理念也是重要原因。他曾说:“20世纪的建筑是作为独立的机能体存在的,就像一部机器,它几乎与自然脱离,独立发挥着功能,而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但到了21世纪,人、建筑都需要与自然环境建立一种连续性,不仅是节能的,还是生态的、能与社会相协调的。”在伊东丰雄看来,好的建筑就像一棵树,需要与周遭环境进行沟通,无论内在外在都符合自然结构。所以建筑必须要与每块基地独特的自然特征统一起来,并以生活为基础。

伊东丰雄曾说,他之所以进行建筑创作,是将建筑作为媒介来阐述他对当代社会的理解。城市和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会令他生出一种挫折感,建筑则是他表达这种挫折感的介质。这种通过建筑阐释的,充满哲学意味的表达,让他呈现给世界的每一个作品都不像是一个独立的乌托邦,而是一个多重世界,时而进入又时而游离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宛若梦境。

提及为何没有建筑作品出现在中国大陆,伊东丰雄无奈表示:并非没有过接受大陆项目的打算,然而市场对建筑师是残酷的扼杀,中国大陆市场恰是其中最残酷的。

猜你喜欢
伊东挫折感仙台
践行幸福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台小学
三仙台
女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调查研究
高树标 《仙台》 190cmX290cm 纸本水墨
高职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调查研究
人可以承受挫折,但不能习惯挫败
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解析
落叶跳舞
伊东丰雄新作MAYUHANA MA——纯手工打造的黑色灯饰
小蛇散步